缘觉乘
是指一些宿福深厚,智慧猛利的修行人,因观察诸佛教导的十二因缘,而能觉悟清净真如自性,解脱生死,故称缘觉乘。此等修行人因洞悉一切众生之流转原因,皆是由于无明之妄执,继而衍生万有,以此连绵,无有穷尽;故当下清净,顿破无明烦恼,直显真实清净。而此十二因缘法亦好比车乘一样,能运载修行人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觉岸。
是指事物互相接触所产生种种的变化现象。
一切众生之所以永无止境地生死流转,皆是由于妄执的神识不断向外攀缘,贪恋占有,继而衍生十二种变化过程,以致出现一切生灭现象。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十二因缘即: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
1. 无明 — 即妄执,或指受惑而不察;或称最初之执著,犹如寂静圆满的法界本体(一切众生之本貌),忽生一种执著形态。
2. 行 — 此执著形态于清净中渐有活动,即生行蕴、业力,及习气。
3. 识 — 由于妄执加上行为、业力的带动,遂产生分别景物之妄识心。
4. 名色 — 此妄识心不断活动,配合不同业力的结集,便出现自我的观念及独立的业报体。
5. 六入 — 妄识心于业报体中继续攀缘伸展,便渐渐产生六种摄受外境的能力,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能力。
6. 触 — 六根既成,加上业力、习气的牵引,妄识心不停与外境接触。
7. 受 — 妄识心透过六根不断接触外境,便生起各种感受,继而产生判断、分析、思想及记忆的能力,即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及六识合称十八界。
8. 爱 — 透过十八界的吸收分析,妄识心在不同业力的牵引下,对外间境物产生憎、爱的分别心,同时亦会趣向所爱之境物。
9. 取 — 受所爱境物吸引,妄识心因贪恋而引发出争取的行为。
10. 有 — 因爱欲、贪欲的驱使,继而执持占有。
11. 生 — 妄识心不断追逐及占有所爱境物,遂结集无量因缘,从而受到业力无情地牵引,以致出生种种境界。
12. 老死 — 生命的出现,必定会经过老、病、死的阶段,而且周而复始,无有停顿。
什么叫“无明”?其实就是说你不经意给一些假像欺骗了,当了是真实,这种错误的认知,就叫“无明”,将一些虚假的东西当成真实,继而贪恋占有,执持不舍,犹如在梦境里攀缘追逐一样。众生由于无明的覆盖,引生各种执著的行为,继而兴起无边贪爱妄想,更不断造作争取占有的行为,终于被不同的业力无情的羁缚,在生死轮转的旋涡中,不断生灭,无有穷尽。(此即一切众生生死之原因)
缘觉修行人慧根成熟,机缘一到,便能深切了解上述十二因缘的实义,明白一切众生本具不生不灭圆明妙性;而无穷之生死,都是由于无明之妄执演变而成,于寂然法界中,妄有如幻生死;即能恍然大悟,顿破无明之妄执,体证十二因缘还灭门,解脱虚妄生死,显现真实清净。
无明灭则行灭 — 妄执息灭故,行蕴、业力、习气自然息灭。
行灭则识灭 — 行蕴、业力、习气息灭故,妄识心自然息灭。
识灭则名色灭 — 妄识心息灭故,我执及业报体自然息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 业报体息灭故,六根能力自然息灭。
六入灭则触灭 — 六根能力息灭故,接触能力自然息灭。
触灭则受灭 — 接触能力息灭故,感受自然息灭。
受灭则爱灭 — 感受息灭故,贪爱自然息灭。
爱灭则取灭 — 贪爱息灭故,争取自然息灭。
取灭则有灭 — 争取息灭故,占有自然息灭。
有灭则生灭 — 占有息灭故,出生种种境界自然息灭。
生灭则老死灭 — 出生种种境界息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的现象自然息灭。
当一刹那恍然大悟,即能远离梦境,一悟即悟,犹如漩涡中央的漏洞突然消失,所有动荡,归于平静,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一解脱,一切解脱,一刹那间完全成就。缘觉修行人就是大彻大悟,大根器的智人。而这种能令修行人当下觉悟,顿破无明的烦恼,直显真实清净,这种观破无明的十二因缘法门就好像车乘一样,能够运载修行人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觉岸。
缘觉修行人顿破无明之障惑,直显真实清净,即能了脱生死苦海,觉悟清净大道,便称为“辟支佛”。
《圆觉经》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此所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也!
声闻乘及缘觉乘的教法,皆是引度修行人摆脱无明烦恼的缠缚,觉悟真如自性,解脱生死,同属出世间的教化,直契如来三种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因为众生根器参差不同,因些佛陀便以不同的方法来予以教化;综观上述两种修行教法,其分别之处略举如下:
声闻乘 |
缘觉乘 |
教化业障较深的智慧修行人 |
教化福德深厚智慧猛利的修行人 |
属渐次觉悟的修行法门 |
属一悟即悟的顿悟法门 |
由外破妄直至内见性 |
内破无明而净一切外妄相 |
逐步澄净: |
知幻即离: |
虽证圣位,未了微细习气 |
豁然觉悟,了却习气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