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道场

首页 学佛道场 中级课程:小乘 声闻乘

声闻乘

此世众生根基各有不同,佛陀便因应各类根基的众生,以各种不同的法门来予以教化:

 

凡夫根基
当遇到欲求福乐的凡夫众生,便会教化他们依止因果法则,努力止恶行善,不断改善将来果报。

 

圣人根基
而当遇到一些久种善根,智慧渐现的修行人,佛陀便会令他们明白世间一切事情,尽皆是无常变迁,绝不永恒,只是众生精神盲目贪恋,以致被无穷的痛苦烦恼永远牵缠,为了令众生完全摆脱一切烦恼,佛陀便会教化他们如何去觉悟人人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显现永恒真实的圆满知觉。

 

自佛陀觉悟成佛后,初度五比丘,继而降伏外道,教化十大弟子,五百阿罗汉及无数出家修行僧众,都是以声闻法教化,因为这些修行人已不贪求世间欲乐,欲求出世解脱;他们听闻佛陀教化的声音,或观察世间变幻无常的现象,然后思维其义,逐渐明白世间一切生灭现象,与及众生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之感觉,皆是遇境而生,境灭还无,没有一种感觉或现像是永恒不灭的;只因众生颠倒妄执,以为真实永恒,于是便不断执持造业,被无量的因缘果报缠缚,以致永远流浪生死,无有穷尽。修行人若能觉悟世间如幻不实,逐渐舍离自我的妄执,或观破一切人我假像,净化妄执的神识,即能显现真实平等之清净面貌。而佛陀这种清净的教化,犹如车乘一样,能将修行人由此烦恼生死苦海,运载到解脱无染的清净觉地。因借着此类方法修行的人,只能救度一己,故称小乘。 

 

世间外道修行,常妄自尊大,轻慢众生,佛说我慢高傲,必遭退堕,难可契道,因而带领比丘,托钵应供,折伏我慢,恭敬承事众生,更令布施众生广种无边福田及觉悟根苗。
 

声闻乘 —
是指听从佛菩萨教化的法门来修行,逐渐摆脱精神上的烦恼缠缚,最后显现不生不灭清净自性的修行人。

 

声闻乘的教法 — 

 

四圣谛 — 四种能令众生由凡入圣的真实义谛。苦谛(苦果) —


说明世间众生皆被众苦结集,八苦所逼恼,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
(众生被八苦覆盖真性,故修行人观苦而能离欲)

 

集谛(苦因) —
说明一切痛苦结集的原因,皆是由于众生无明的执著,愚痴的贪欲和嗔恚,不断牵引造作种种不善行为,结果便积集无量痛苦的果报。
(修行人深明因果,观此严持戒心,断绝恶行)

 

灭谛(乐果) —
说明众生若能息灭一切妄识攀缘,即能显现真实清净本貌,安住寂灭永恒之涅槃境界。
(小乘修行人设定的究竟解脱目标)

 

道谛(乐因)—
说明众生若要永离众苦烦恼,证得涅槃真理,当依正确的修行方法来修改及净化身心的行为,才能真实体证圆满觉悟。而这些正确修行的方法便是三十七助道品。
(修行人观此精进修行,与法相应)

 

三十七助道品 — 三十七种帮助修行人体证清净大道的修行方法:

 

五根 — 众生本自具足五种觉悟根本,分别是:

1.信根 2. 精进根 3. 念根 4. 定根 5. 慧根。

 

众生本自具足
五种觉悟根本

众生常迷不觉
所以五根皆迷妄

若能转五根为正
即成觉悟根本

1. 信根

信幻当真

信佛法僧

2. 精进根

攀缘追逐

止恶行善

离幻证真

3. 念根

妄想烦恼

妄念清净

4. 定根

妄执境界

无染幻境

5. 慧根

世智辩聪

常觉不迷

五力 — 众生如能正确地培育五种觉悟根本,显发能力,即生五力:

 

1. 正信力

因正确认识三宝,能全心全意皈依佛法僧,信心无退。

2. 正精进力

明白因果演变原理及生死烦恼纒缚之痛苦,能勇猛修行,监察自心:止恶行善、离幻证真。

3. 正念力

心离诸幻妄执,妄念平伏,意念本然澄净不动。

4. 正定力

定力如山,安住三昧正受。

5. 正慧力

本有知觉照破我执及一切虚妄不实妄相。

 

七菩提分 — 七种令修行人解脱觉悟的修行方法。

1. 择法菩提分 — 修行人首先必须要皈依三宝,正确选择修行法门。

2. 精进菩提分 — 修行人应知无明执著与及生死众苦结集之可畏,自当精进勇猛,勤求觉悟。

3. 法喜菩提分 — 得闻觉悟清净之法而生珍贵殷重之喜悦心。

4. 轻安菩提分 — 既得清净之法,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

5. 舍欲菩提分 — 深知一切境物、人我皆是暂有而不永恒,即不贪恋,能舍弃爱欲。

6. 正念菩提分 — 心离诸幻,妄念平复,正念现前。

7. 禅定菩提分 — 身心无染,精神心性逐渐澄净,安住不动境地,得正住持。

八正道 — (又名八圣道)。八种正知正见的圣者修行道路。

1. 正见 — 修行人对认知真理态度,必须要有正确的见解。

2. 正思维 — 接受真理教化后,要正确地思维其义,不要盲目执持跟从。

3. 正语 — 培养真实自心,言语正直,心口如一。

4. 正业 — 顺应因果法则,安立正确的行为。

5. 正命 — 深明因缘果报,乐天知命,(凡夫从事正当事业)。

6. 正精进 — 明白修行真谛,努力实践,止恶行善,离幻证真。

7. 正念 — 深知妄想烦恼无常变幻,皆不可依,心念湛然清净真实。

8. 正定 — 心清净故,显现寂灭大定。

四正勤 — 四种正确精进的行为:

1 .已生恶令断灭

2. 未生恶令不生

3. 未生善令生长

4. 已生善令增长

四念处 — (又称四念住)。欲求清净的修行人,应修四种观法。

1. 身念处 — 观身不净

修行人应观察自己的身体:骨肉(地)、血、唾液(水)、体温(火)、气动(风)四大假合,常积粪尿浓痰,虫卵寄生,皆是污垢不净,而且无常变迁,常生疾病,终须坏灭,故不贪恋。

2. 受念处 — 观受是苦

修行人应观察自己的知觉是不停地受到外境现象的纷扰(受蕴),受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感观分析外间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无有停顿的牵引,实在是烦恼痛苦,是故不贪不取,受而无染。

3. 心念处 — 观心无常

修行人应观察自己的妄识心(注意力)皆是无有常态地不停变迁,实觉劳累,故心无所住,湛然清净。

4. 法念处 — 观法无我

修行人应观察一切人我事物及种种修行法门,皆是因缘业力的幻起幻灭,本不真实,我与修行,同属妄执,故无染一切,解脱自在。

四神足 — (又名四如意足)。修行人之精神应常安住四种如意满足。

1. 欲如意足 — 因观身不净,欲念清净满足。

2. 勤如意足 — 因观受是苦,精进清净满足。

3. 心如意足 — 因观心无常,心意清净满足。

4. 观如意足 — 因观法无我,妄念清净满足。

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的第一个夏天,在鹿野苑为五位比丘弟子所讲的佛法,就是四圣谛。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所谓的三转法轮:

1.(初转)人生就是“苦”的困缚;苦果当有其苦因,名为“集”;不受众苦牵缠而显现寂“灭”的涅槃解脱;这是灭苦之“道”的修行方法。

2.(二转)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

3.(三转)苦已灭,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

这就是三转四圣谛法轮。佛陀讲了三次四圣谛,这五位比丘弟子最后得证阿罗汉。

总括三十七助道品的实义,其实皆不离“戒、定、慧”三无漏学。

 —

即摄心戒备、观照的意思。修行人一方面依照种种律行细则,监察自己的行为,积极止恶行善,改善将来果报;另一方面亦反观察照自己的身体、意识,与及身体外一切景物,皆是众缘和合而成,而且变幻无常,所有举心动念,都是因境而生,刹那出现,刹那坏灭,徒有劳累,故精神远离一切虚妄。

 —

当万缘放下,妄执的精神逐渐澄净,最后显现清净无染的真实本貌;虽然无数的物质尘劳仍然存在,而且不断在生灭变化,但清净无染的心量已不为其所染,安处不动的定境中。此即禅定三昧现前。

 —

由于修行人已照破虚妄执著,精神摆脱一切缠缚,通达无碍,即神通显现,超越一切时空,并于虚空寂静的本体,照了一切世间种种现象之因果本末及一切颠倒妄相。这种照破一切世间假像的智慧,便称出世间之真实智慧。

声闻修行,净化精神的原理

声闻修行人,是由端正身体的行为心态,慢慢转为净化烦恼的心灵,显现本来清净无染的知觉。小乘修行人,主要针对灵性净化,宇宙虚空,清净无染,我们的佛性,本来清净,好像一杯清水;但是无始劫以来,我们这个身躯积集无量的身口意恶业,好比将大量泥沙、墨汁、石头、铁銹放入水中;五蕴贪念炽盛,坚执无数的妄想,攀缘追逐,犹如用手不停地去搅动这杯水,混浊了这杯水,当然这时再也不能看见清水了,然而清水其实仍然存在,如果我们想清水再次显现,必须不要再搅动这杯水,所谓“戒”,摄心为戒,“注意”,当我们开始静下来的时候,妄想的念头一定会不停出现的,只要不理会它,不受它干扰,不用多久,它就会慢慢沉寂下来,然后再慢慢沉淀,重的东西就会下坠,这个过程叫做“禅那”。禅,就是:止、净、滤,过滤的意思,所以叫止观,停止一切的执取、妄想、攀缘,只是做观察“注意”,观到什么程度?观到连观察的心都清净,所谓能观之观都清净,“能(能觉之心)、所(所觉之物)两忘”的时候,清净就显现了,就如这杯水慢慢沉淀,所有的东西都沉寂下来了,你会发觉,原来水里面有那么多垢秽的东西,有墨汁、有铁銹、有泥沙,因为你再不搅弄它,便能显现清水的本貌了。这个净化过程,名为精神的净化,灵性的解脱。

声闻修行人因各有不同的业力及习气执著,在觉悟的过程中,会出现四种不同的境界,称为“声闻四果”。

初果 — 名须陀洹

此修行人已明白自己的身体四大假合,故心不执取,无染六根六尘,觉悟“身空”,已断见惑,又名入流果(入圣人之流)。

二果 — 名斯陀含

此修行人已明白自己攀缘分别的妄识心,是从妄执而有,绝非真实,故坦然放下,觉悟“心空”,已初步断除思惑烦恼,又名一来果(尚要一次往返欲界生死)。

三果 — 名阿那含

此修行人已明白法界寂然,本无自性可住,远离妄想,觉悟“性空”,已渐除思惑烦恼,又名不来果(生于五净居天而不生欲界)。

四果 — 名阿罗汉

此修行人已明白一切人我事物,乃至世间种种法门,皆属幻化,故无愿、无作、无取、无证、觉悟“法空”,已断除一切见思烦恼,心达无生,无染三界,解脱分段生死。

首页佛学道场弘法影音佛学提问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