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影音

首页 弘法影音 香港-弘法导师培训班
香港-弘法导师培训班

香港-弘法导师培训班

香港佛教弘法导师培训班 《课程内容》 课程编制、导师:甘国卫 佛教法音传播中心 www.bddc.hk 主办 2013年1月5日开始 (逢星期六) 下午14.30 pm - 16.30 pm 上课地点:九龙观塘开源道55号开联工业中心 39967879
视频列表

香港佛教弘法导师培训班

《课程内容》

导师:甘国卫

佛教法音传播中心

www.bddc.hk

主办

2013年1月5日开始 (逢星期六) 下午14.30 pm - 16.30 pm

上课地点:九龙观塘开源道55号开联工业中心 39967879

第一部分 筹办是次“弘法导师培训班”的因缘及目的。

当知法重人弘,若无人宣扬如来正法,则再多的寺庙也不能令人通晓佛法,本课程将会使用崭新的演绎方法,显浅的文字来介绍佛法,由浅入深,人人易明,对于现今都市人至为适合,将来更会录制光碟流通,在网站转播,目的是要令全球更多学佛人士清晰明白佛法,借此培育更多弘法精英人才。

课程特色

佛法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其中文献翻译与及著述之多,简直是烟波浩瀚,如恒河沙数一样,难可计算;再加上在不同时间内,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世界各地不同的修行人对佛法各有不同的体验,遂先后产生林林总总的佛教宗派出现,如小乘各部、大乘各宗、密乘各教等等,犹如星罗棋布,遍及世界各地。面对佛教目前这种复杂的形势,不少有兴趣学佛的人士,根本就不能清楚看到佛法的真貌,亦不知如何于佛教中选择正确的修行法门。

此课程正是针对解决上述学佛的障碍,透过细意设计的安排,以现代的文字及表达方法,直契佛法修行重点,宣扬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教法,由浅入深,令更多学佛人士,可以快捷清晰地了解佛陀教导各类众生修行的目的、作用及种种修持的方法,从而帮助更多现今学佛修行人不落邪见,安住如来教导的正确修行道路。本课程除了令大众清晰明白整体佛法之外,更会重点提升学员重法的情操,荷担弘法重责的决心,培养谦虚求学,遇错即改,广学多闻的心态。除此之外,更有主持技巧,如何驾驭现场气氛,如何掌握处理现场问题的专业培训,如何带动正确的修行道风等。

弘法导师必须建立正确的弘法心态

弘法导师所要肩负的责任:

必须清晰、准确演绎佛陀所教!更要向三方面负责:向自己负责、向诸佛菩萨负责、向相信你的众生负责。

弘法导师所必须具备的心态:不单止自求受用佛法,更要发大菩提

心,发愿行菩萨道,荷担如来说法度生的责任,能发此志,必得佛护,

将来决定成就!

3. 弘法导师应如何面对自己的过错及别人的过错?

学佛修行,必会犯错,必须建立知错即改,绝不含糊的心态,远离愚痴执著。当面对别人的过错,应视为平常,尤应包容,应以(四摄法)百千方便令其欢喜引入正道。

弘法导师如何能快速明白佛法,如何能快速提升辩才及摄众能力?

必须于诸佛菩萨像前至诚忏悔往昔恶业障蔽智慧,更应发勇猛志,矢志成佛,及令一切众生成佛!

发愿:

(大众合什,导师先说,大众跟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三称)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三称)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三称)

弟子众等,今对诸佛菩萨面前,至诚忏悔过往贪嗔痴炽盛,覆盖真性,颠倒轮转。今日希有殊胜因缘具足,将闻如来正法,唯愿十方三宝威德冥加,护念教化。弟子众等,今对诸佛菩萨面前,发大菩提心,矢志成佛,广度众生!诸佛菩萨证知护念。愿我广通一切法,愿我广得智方便,愿我广演无碍辩,愿我广度一切众!所愿速成。

(发愿完毕,散掌听课。)

佛法难闻,正法难遇,应生希有难逢想,殷重发心受持学习。诸佛所说,甚深微妙,挚诚恭敬,方能受信!

寻求真理, 应消除三种障碍心:

·成见心 - 固执的偏见,未能客观分析。

·散乱(漏)心 - 轻视或轻率,易令精神不集中。

·我慢(满)心 - 骄傲、自满,难受教诲。

求学佛法真理,应培养下列心态:

生希有心、尊重心、恭敬心、真实心、客观平等心、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心、专注心、实践心、精进心、恒久心。

第二部分 认识真理及世间其他宗教学说的主皆内容

认识何谓“真理”?

真理者,即真有其事,真有其理的意思。是宇宙间真实出现的事理现象。

如何快速了解各个宗教或学说的教义宗旨?

宗教的思想力量,发挥着指引带领世人步向将来的方向,因此我们在选择宗教的时候,必须要客观理智,因为你所相信的宗教将会改变你的人生。在世间,每一个宗教都会表明自己的教理、教义或修持法门是宇宙的“真理”,各自拥有不同的终极理念、信仰目标及教化世人的方法。而事实上,所谓“真理”者,是指在宇宙间必定会出现的事物演变现象(即真有其事,真有其理),如果有世间的宗教所推行的教理、教义或修持法门,并不符合宇宙事物演变的真实现象,那即是与“真理”不符(虚构宗教或错误见解),那么,这类的宗教信徒尽管穷一生虔诚努力修行,不单得不到所渴望达到的目的,可能更会因为曾经诽谤“真理”、或违犯“真理”的行为 而得到痛苦的结果。

以四种方法探究世间不同宗教、学说的不同终极理念:
1. 这宗教或学说的创始人有何过人之处,值得世人信赖?
2. 他希望影响或教育世人得到什么结果?
3. 他用什么方法去令信徒或弟子得到这些结果?
4. 他所教导信徒或弟子所掌握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宇宙变化的

真实现象?

浅说儒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及印度教的教义宗旨

儒教:建立礼制具足,阶级分明,各司其职的君子大同世界。

(不谈因果、觉悟、成佛)

道教:老子无为之道,后来衍生有:长生之道,天仙之道,阴阳之道,鬼神之道。

基督教:圣经中旧约-敬畏、服从、取悦造物主。

新约-接受耶稣救恩,更要忏悔、祈祷、布施、宽恕、包容、忍辱、博爱、行善、奉献自己,利及于人,处处宣扬救恩,引导无智迷人,同生天国,同得救赎。

天主教:基本上奉圣经而行,特别标榜圣母玛利亚。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由阿拉伯人
穆罕默德

麦加
创立,提倡“六信”:信阿拉、信使者(
穆罕默德
)、信经典(
古兰经
)、信天使、信末日、信前定(一切都由真主阿拉安排。)。信徒要勤行五功:五功者,一曰念真功(念
清真言
);二曰礼真功 (礼拜规则就叫“六仪”,即系抬手、端立、诵经、鞠躬、叩头、跪坐);三曰斋戒功(教历9月,全个月斋戒);四曰捐课功(每年捐献);五曰朝观功(一生之中最少都要去一次伊斯兰教圣地
麦加
朝观)。即“念、礼、斋、课、朝”

印度教:现存世上最古老
宗教
,信徒约10.5亿,以四姓种族: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吠舍(庶民)、首陀罗(贱民)划分,说明人是受业及轮回牵引,可透过苦行、冥想,达“梵我合一”“吠陀”文献,包含了赞歌、歌词、祭词、咒词,歌颂创世梵天,谓佛陀是毘湿奴神的第九个化身。

信奉宗教的人好比与其所信宗教结婚一样,心理感情完全投入,容易盲目执持,甚难变迁!

认识佛教

学佛者及弘法导师必须能清楚认知及清楚表达的四个重要问题:

什么是佛?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

本师释迦牟尼佛,到底教导我们什么修行方法?

到底如何修行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第三部分 认识及如何有效宣扬 初级、中级、高级佛法

佛法初级课程: 人天乘-世间有为法

(色像世间.事法界) 属于理智分析、实践的修行。

教化对象: 欲界的凡夫众生,包括:人、天、鬼神众等 。

教化内容:
认识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及能力,发心皈依。
认识宇宙变化的因果规律,掌握修行方法,创造美好明天。

教化目的:
开启众生世间智慧,鼓励教化众生积极修行早日离苦得乐。

为将来觉悟成佛奠下根本的基础。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佛法初级课程:人天乘-世间有为法 (一)

学佛与皈依

佛弟子应破除迷信,不应人信我信,糊里糊涂求福、求财、求避祸而盲目信佛。更不应邪信(依人),不依经教,只信邪师邪见谬论,自夸神力,生大妄语,谤佛法僧。

佛弟子信佛必须正信,更要清楚认识、学习佛、法、僧三宝的教导。

(要做佛的好学生)

应要清楚明白什么是皈依三宝?

什么是佛宝?

什么是法宝?

什么是僧宝?

佛是如何觉悟?

什么是佛的无上正等正觉?

佛是如何广度众生?佛有什么能力?

学佛的人为什么必须要挚诚发心皈依佛、法、僧三宝?

皈依时最重要是注意什么?

每一个佛弟子除了信佛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佛。学佛即是修行,亦即是学习佛陀的教化来修改自己不完善、不完美的行为。而每一个欲求修习正确佛法的佛弟子,首先是必须先要清楚认识与及皈依佛教中不可思议的宝藏,就是佛、法、僧三宝。

皈依 — 即是归向、依附、深信及跟从的意思。

皈依三宝 — 即永远归向,附托及依从佛、法、僧的指引,愿求摄受教化。

皈依在乎发心,佛弟子必须要以真、诚、善之心,契合诸佛菩萨的慈爱悲愿,愿意永远皈向、依从佛、法、僧三宝的教化,来修改自己不正确的行为。不过,有很多人虽然曾经参加过多次的皈依仪式,但若果他们仍未知道皈依的真正实义,那么,这些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结缘皈依,仍然未算真正发心皈依三宝。因此,在皈依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透切地了解皈依的实义,在法师的摄引下,以真实心挚诚皈依佛、法、僧三宝,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佛宝

我们世间凡夫的知觉 (能觉知自我及身体以外的事物名为知,由此而产生的喜欢或讨厌的感受名为觉),凡夫的知觉是永远被自己的身体及身外境物支配,亦因为喜、恶的感觉推动,便无有止境地不断向境物攀缘追逐,更会执著刹那出现的感觉以为真实,以此连绵,永处生死;而佛陀的知,佛陀的觉,是从这种虚妄不实的执著中,完全解脱出来,显现如虚空一样,清净平等、不生不灭、自在无染的知觉,等虚空,遍法界。佛说世间所有物质现象 (色) 都是不断变幻生灭,众生的知觉执此色像世间以为真实永恒,所以永被生死烦恼缠缚,其实虚空本体 (空),本然清净,真实不动,佛的知觉合于虚空,正遍知一切真相,因此佛陀是宇宙间最圆满的觉悟者,能尽知宇宙虚空中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境的物质变化,一切众生之生灭现象及一切众生修行成佛的过程;兼且具足救拔一切众生的无边大誓愿力,亦能因应一切众生的根基,开创无量法门教化众生。因为佛陀所说的义理及世间种种事相演变现象,都是必定真实,故此,正是宇宙间光明的真理。

释迦牟尼佛,正是这世上创立佛教的根本老师,佛陀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于印度出生的一位太子,名悉达多。因为深切体会到一切众生都是处身于生、老、病、死与及各种苦难当中,所以心中非常苦恼;于是太子便决心舍弃一切权位福乐,出家修行,而且遍访名师,希望能够找到解脱一切痛苦的办法。太子先习各类禅定,又经六年苦修,但仍然未能觉悟到令众生离苦的方法,终于便放弃苦行,并且于菩提树下,舍身为道发大誓愿:“若果不证得圆满的觉悟,宁死誓不起座!”结果太子宴座七日七夜,万缘放下,身心澄净犹如寂然的虚空,最后于夜睹明星之际,豁然大悟,尽显不生不灭之虚空妙性。而这种圆满无碍之无上正等正觉,尽能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世间之颠倒妄相。从此,太子便被称为世上最尊贵的圆满觉悟者-“佛陀”。当佛陀显现圆满正觉之后,发觉这种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佛性),每个众生人人具足,只要能令众生觉悟成佛,便可永远解脱世间一切生死及痛苦。于是佛陀便四处行乞说法,恭敬承事一切众生,摄伏外道的我慢,经四十九年,为无数众生讲述宇宙间种种真谛,并且演说各类修行法门,目的是教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与及“觉悟成佛”的修行方法!
佛陀不单止为我们说出一切世间的真相,亦能令我们得到真正的快乐与永恒的觉悟,所以实在是世间最稀有的宝藏,故称为“佛宝”。

法宝

由慈悲的佛陀及菩萨众教化众生的修行法门。释迦如来教化的记录,是在佛入灭后,由弟子们多次结集而编成,然而佛教之义理,其实尽皆归入三藏经典当中。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经藏—

即契经,契合真理的教化记录。由佛、菩萨向众生展示宇宙人生的真理,与及教化众生种种修行方法的记录。亦即是佛、菩萨教化弟子的聚会记录(真理的宝藏)。

律藏—

即记录戒律的宝藏,由佛菩萨教导弟子必须要戒备及修改的行为。佛的弟子,各有不同之前因,不同的习气,而种种的律行细则,犹如鲜明的指标,可以帮助不同身份的修行人断除一切恶习,安立在正确的行为当中,而佛弟子严持戒律的目的是:
(一) 止一切恶行;
(二) 行一切善;
(三) 饶益一切众生。

论藏—

是记录一些久修佛法而证得种种体验之大德及菩萨众,为其他佛弟子解释佛法及剖析种种修行现象的论说宝藏。目的是帮助修行人体证佛法、印入佛法。

不过。虽然很多人是渴望求学佛法,修习佛法,但是要尽读三藏经典,已非易事,若要读后能明,更是难中之难,所以每每令人对佛法既敬又畏,望而却步,真的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总括三藏之义理,皆不离下列三类教化,若能深解通达,即能直契如来法藏当中。

人天乘 — 世间有为法(色)— 理性的分析,顺应事相因果法则。

一般凡夫欲求种种福乐及长寿,佛陀为契合他们的根基,便向众生说明宇宙间永恒不变的真理 — “因果定律”。因为世间上万事万物的出现,都必定有其前因后果。所有万物,因众缘和合而生,亦因众缘分散而灭,而因缘果报之显现,亦必定是纤毫不爽,各有前因的,因为一切众生的痛苦灾难,与及快乐祥和,皆是由自己的身、口、意行为业力所招感,所以佛陀便教化众生必须要皈依三宝,然后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止恶行善,为将来断绝恶果,广种无边福田。而“五戒、十善”正是教化欲求人天福乐的众生“离苦得乐”的修行法门。

小乘 — 出世间清净法(空)— 灵性的净化,显现清净理体。

小乘所修属于精神心意上净化的修行,亦称 - “梵行”。
佛、菩萨教化那些久种善根,业力逐渐澄净的修行人,令到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体、意识、及身体以外之境物,虽然出现,但尽都是不断变化,绝不永恒,只是暂现暂灭的假像而已。然而在芸芸的生灭过程当中,其实一切众生皆是具有不生不灭的清净知觉本性,只因凡夫众生执幻作实,常迷不觉,即被无明所障,贪恋执著,遂引生无边苦恼;亦因攀缘炽盛,以致不断生死,无有穷尽,于清净的虚空法体,妄见无量如幻的生死。故此修行人若能深明此理,观透世间假像,即能断除爱欲,远离一切妄想执著,显现本来清净平等之心灵 —“涅槃自性”,解脱自在;而这些正是佛陀教化智慧渐现的众生“解脱觉悟”之修行法门。
小乘修行可分为“声闻乘”及“缘觉乘”。教法分别有四圣谛、三十七助道品、戒、定、慧三无漏学及十二因缘等。

大乘 — 世、出世间微妙法(色、空圆融)— 悲智双运,感性、灵性、理性的圆满。

大乘修行人名菩提萨埵,亦名觉有情,是自觉觉他的意思。菩萨是觉悟了一切如幻的有情众生,安住清净解脱,因悲悯无量愚痴的有情众生仍被世间假像所迷,不断追逐攀缘,造作无边业力,结果永无止境地流浪生死;于是便以如幻之身躯,与起无量慈爱心,发广大誓愿,生于无量如幻的世界当中,饶益教化无边有情众生。大乘菩萨,身如莲藕,于秽土中力行一切善法,但精神却犹如圣洁之莲花,无染一切,安住清净解脱。

大乘修行法门有四无量心、四摄法、与及十波罗蜜等。

因为佛陀的教法直契真理,能令贫穷痛苦的众生得到财富福乐,能令厌恶生死的众生得到清净解脱,最后更能令一切众生,同入大乘,广行菩萨道,直至觉悟成佛,所以便称为法宝。

僧宝— (第一义僧(佛陀)、菩萨圣僧、清净福田僧 )

僧宝是指久修佛法,具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量,以说法度众生为己任的菩萨众及出家修行众。因为一切能够为众生展示宇宙真理,宣扬如来正法之十方贤圣僧,皆是众生的大善知识,亦是一切众生的光明导师,所以称为僧宝。

学佛的人如果能够正确的认识佛、法、僧三宝,并且以真、诚、善之殷重心,全心全意的皈依、供养、礼敬三宝,积极止恶行善,亲近善知识,勤习佛法,实践佛陀的所教,活用于世间,便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佛弟子。

人天乘-世间有为法 (二)

十恶业与十善业

佛说这世间的众生已分别演变成: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类别,由于有众生积集行善利人的心态及行为,会因为不同程度的善业、习惯力量推动,互相结集,成为天人、修罗或者有福德之人,常受福乐,名为“三善道”;亦有众生因为积集行恶害人的心态及行为,被不同程度的恶业、习惯力量推动,互相结集,成为畜牲、饿鬼或者地狱的众生,互相谋害,常受众苦,名为“三恶道”。而这些善、恶果报会演变成多生多世的延续现象,有一生受报,百千万亿生受报,所谓众生生死,动经尘劫,无有穷尽,很多时单看一生果报 (好人没得好报,恶人却福寿双全),难知累世因果始末。欲要离苦得乐,首先应要知道世间万事万物演变的规律,一一都是有其前因后果,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必须清晰明白善与恶的行为所招感的果报。更要清楚了解如来教导我们远离的十种恶业,更会提供一个可以轻轻松松完满十种善业的方法。

恶行为

只顾个人之感受或权利,不惜侵损他人权利的行为。

善行为

基于个人权利,甚至抛却个人权利,作方便利益他人之行为。

佛陀说这个恶世的凡夫众生,一一皆是具有十种行恶习惯,因为不断放纵恶行,于是便结集成十种恶业,以致永受痛苦的缠缚。若果不切实戒备,努力改善,那是绝对不能永离诸苦。此十种恶业分别是:

身业

杀生—为了食用,玩乐,惊恐或仇恨而杀害其他众生的行为。

偷盗—偷取,侵损或不合道义地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邪淫—放纵感官而作出侵损别人或越轨的淫乱行为。

口业

妄语—欺骗别人的话说,或夸大之谎言。

两舌—搬弄是非。

恶口—恶毒骂人。

绮语—绮腻浮夸、巴结奉承、矫揉造作、谄媚虚言。

意业

贪欲—不安本分的欲望。

嗔恚—因妒忌、愤恨、埋怨,及种种不满情绪而引发之怒火。

愚痴—执迷不悟的错误意念。

佛说众生因意识上贪嗔痴的驱使,不断造作无边身、口恶业;而且更习以为常,根深蒂固,令自己饱受无量痛苦;因此,欲求离苦得乐的佛弟子是必须要小心注意与及努力修改一切恶习;不过要停止上述由累劫积来的恶习,绝非易事。事实上,不少佛弟子虽然经过多番积极修改,甚至强制压抑自己的习惯喜好,但往往都是在表面下功夫,又或者是变成向别人交待而已,而自己的内心却是烦恼四起,矛盾重重;最后甚至会因为抑压不住恶习的欲念,终于逃避佛法,畏惧修行。

为了帮助大家在修行“止恶行善”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现有一妙药良方提供大家参考,相信受用后,大家便不用压抑或强制自己的喜好,而能轻轻松松地远离十种恶行,安往在十种如来教化的善行当中。

佛说众生一切善恶行为,皆是唯心所变。心可行恶、亦可行善,心可作佛、亦可作魔,故人人心中都有行善行恶的能力。不过,善与恶却不能在心中同时出现,所谓心生恶时难行善,心生善时作恶难,好比光明消失,黑暗便出现;光明重现,黑暗则遁隐无余。此良方者,正是培养以下十种光明善良之完美心量,则一切的恶心、恶行即能自然隐灭。

所有佛弟子皆应培养以下十种光明善良的心量—

1. 亲仁爱物,慈心不害—(即不杀生更会多放生)
培养仁慈、博爱之心,尊重一切众生之权利,爱惜自己眷属及一切众生之眷属,不忍因自利而损害众生性命。培养此心自然远离杀业。

正义不茍,自守廉洁 — (即不偷盗更会多布施)
确定做人原则,以公义为主,不义之财物绝不贪取,廉洁操守,不容污玷。培养此心,自然远离偷盗想。

以礼相待,息灭邪念 —(即不邪淫)
一切众生有如兄弟姐妹,彼此相处,礼义为贵,又怎忍因淫念兴而侵损骨肉同胞?培养此心,淫念即止。

真诚待人,不夸妄言— (即不妄语)
做人处世,真实诚恳,言语得当,绝不浮夸。培养此心,妄言亦难。

和睦共处,不弄事非—(即不两舌)
爱惜亲情,珍惜友情,百般维护,致力和平。培养此心,自然厌离两舌是非。

温和敦厚,言无伤人—(即不恶口)
培养温和宽容敦厚的性格,自然会尊重他人,绝不会出言恶口冒犯。

言语正直,不落造作—(即不绮语)
培养正直之风骨节气,绝不矫揉造作,巴结奉承,言语自然真实率直,讨厌虚浮绮语。

安份勤奋,离奢望想—(即不贪欲)
安住本分因缘,积极止恶行善,开创将来,远离非分奢望想,培养此心,则脚踏实地,不妄生贪欲。

深明因果,宽厚恕人—(即不嗔恚)
洞悉因果业力,勇于面对一切不如意事,尽皆宽容接受,培养广阔胸襟,便能宽恕别人不是,更绝不会因执怪而生嗔恨。

时加检讨,远离邪见—(即不愚痴)
对于自己的行为时加反省,遇错即改,绝不含糊,更不会执迷不悟。

以上十种善良光明的心量,正是离苦得乐的珍贵药方,只要众生能依药受用,燃点自己心中善良之光明,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善自己的行为,真真正正地依法受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必定可以顺应宇宙因果变化的法则,开创美好的将来。

参考佛经典籍: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优婆塞戒经

善生经

父母恩重难报经

佛法中级课程: 二乘教法(出世间清净法)

(空寂法体.理法界) 属于灵性知觉净化的修行 (梵行)。

教化对象:
久种善根,智慧渐现,勤求觉悟解脱的修行人 。

教化内容:
明白世间一切事物,尽皆是无常变迁,众生盲目贪恋,以致被无明烦恼,永远牵缠,以致永处生死。

教化目的:
照破梦幻般的烦恼缠缚,一断永断,显现永恒清净的涅槃自性,解脱生死烦恼。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法中级课程:

声闻乘
二乘教法(出世间清净法)一

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空门?什么是四圣谛、三十七助道品、戒定慧三无漏学?如何帮助求出世间的修行人,从端正身外的行为开始,逐渐达到净化思想、意念、意识,无染一切妄执的我见、我惑,精神无染一切罣碍缠缚,显现如宇宙虚空一样,本来清净平等,解脱三界生死。

凡夫根基
当遇到欲求福乐的凡夫众生,便会教化他们依止因果法则,努力止恶行善,不断改善将来果报。

圣人根基
而当遇到一些久种善根,智慧渐现的修行人,佛陀便会令他们明白世间一切事情,尽皆是无常变迁,绝不永恒,只是众生精神盲目贪恋,以致被无穷的痛苦烦恼永远牵缠,为了令众生完全摆脱一切烦恼,佛陀便会教化他们如何去觉悟人人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显现永恒真实的圆满知觉。

自佛陀觉悟成佛后,初度五比丘,继而降伏外道,教化十大弟子,五百阿罗汉及无数出家修行僧众,都是以声闻法教化,因为这些修行人已不贪求世间欲乐,欲求出世解脱;他们听闻佛陀教化的声音,或观察世间变幻无常的现象,然后思维其义,逐渐明白世间一切生灭现象,与及众生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之感觉,皆是遇境而生,境灭还无,没有一种感觉或现像是永恒不灭的;只因众生颠倒妄执,以为真实永恒,于是便不断执持造业,被无量的因缘果报缠缚,以致永远流浪生死,无有穷尽。修行人若能觉悟世间如幻不实,逐渐舍离自我的妄执,或观破一切人我假像,净化妄执的神识,即能显现真实平等之清净面貌。而佛陀这种清净的教化,犹如车乘一样,能将修行人由此烦恼生死苦海,运载到解脱无染的清净觉地。因借着此类方法修行的人,只能救度一己,故称小乘。
世间外道修行,常妄自尊大,轻慢众生,佛说我慢高傲,必遭退堕,难可契道,因而带领比丘,托钵应供,折伏我慢,恭敬承事众生,更令布施众生广种无边福田及觉悟根苗。

声闻乘—
是指听从佛菩萨教化的法门来修行,逐渐摆脱精神上的烦恼缠缚,最后显现不生不灭清净自性的修行人。

声闻乘的教法— 四圣谛 — 四种能令众生由凡入圣的真实义谛。
苦谛(苦果)—(众生被八苦覆盖真性,故修行人观苦而能离欲)
说明世间众生皆被众苦结集,八苦所逼恼,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

集谛(苦因)—(修行人深明因果,观此严持戒心,断绝恶行)
说明一切痛苦结集的原因,皆是由于众生无明的执著,愚痴的贪欲和嗔恚,不断牵引造作种种不善行为,结果便积集无量痛苦的果报。

灭谛(乐果)—(小乘修行人设定的究竟解脱目标)
说明众生若能息灭一切妄识攀缘,即能显现真实清净本貌,安住寂灭永恒之涅槃境界。

道谛(乐因)—(修行人观此精进修行,与法相应)
说明众生若要永离众苦烦恼,证得涅槃真理,当依正确的修行方法来修改及净化身心的行为,才能真实体证圆满觉悟。而这些正确修行的方法便是三十七助道品。

三十七助道品 — 三十七种帮助修行人体证清净大道的修行方法:

五根 — 众生本自具足五种觉悟根本,分别是:

信根、2. 精进根、3. 念根、4. 定根、5. 慧根。

众生本自具足
五种觉悟根本

众生常迷不觉
所以五根皆迷妄

若能转五根为正
即成觉悟根本

信根

信幻当真

信佛法僧

精进根

攀缘追逐

止恶行善、离幻证真

念根

妄想烦恼

妄念清净

定根

妄执境界

无染幻境

慧根

世智辩聪

常觉不迷

五力 — 众生如能正确地培育五种觉悟根本,显发能力,即生五力:

正信力

因正确认识三宝,能全心全意皈依佛法僧,信心无退。

正精进力

明白因果演变原理及生死烦恼纒缚之痛苦,能勇猛修行,监察自心:止恶行善、离幻证真。

正念力

心离诸幻妄执,妄念平伏,意念本然澄净不动。

正定力

定力如山,安住三昧正受。

正慧力

本有知觉照破我执及一切虚妄不实妄相。

七菩提分 — 七种令修行人解脱觉悟的修行方法:

择法菩提分—修行人首先必须要皈依三宝,正确选择修行法门。

精进菩提分—修行人应知无明执著与及生死众苦结集之可畏,自当精进勇猛,勤求觉悟。

法喜菩提分—得闻觉悟清净之法而生珍贵殷重之喜悦心。

轻安菩提分—既得清净之法,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

舍欲菩提分—深知一切境物、人我皆是暂有而不永恒,即不贪恋,能舍爱欲。

正念菩提分—心离诸幻,妄念平复,正念现前。

禅定菩提分—身心无染,精神心性逐渐澄净,安住不动境地,得正住持。

八正道(又名八圣道)。八种正知正见的圣者修行道路:

正见 — 修行人对认知真理态度,必须要有正确的见解。

正思维— 接受真理教化后,要正确地思维其义,不要盲目执持跟从。

正语 — 培养真实自心,言语正直,心口如一。

正业 — 顺应因果法则,安立正确的行为。

正命 — 深明因缘果报,乐天知命,(凡夫从事正当事业)。

正精进— 明白修行真谛,努力实践,止恶行善,离幻证真。

正念 — 深知妄想烦恼无常变幻,皆不可依,心念湛然清净真实。

正定 — 心清净故,显现寂灭大定。

四正勤 — 四种正确精进的行为:

已生恶令断灭

未生恶令不生

未生善令生长

已生善令增长

四念处 (又称四念住)。欲求清净的修行人,应修四种观法。

身念处 — 观身不净
修行人应观察自己的身体:骨肉(地)、血、唾液(水)、体温(火)、气动(风)四大假合,常积粪尿浓痰,虫卵寄生,皆是污垢不净,而且无常变迁,常生疾病,终须坏灭,故不贪恋。

受念处 — 观受是苦

修行人应观察自己的知觉是不停地受到外境现象的纷扰(受蕴),受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感观分析外间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无有停顿的牵引,实在是烦恼痛苦,是故不贪不取,受而无染。

心念处 — 观心无常
修行人应观察自己的妄识心(注意力)皆是无有常态地不停变迁,实觉劳累,故心无所住,湛然清净。

法念处 — 观法无我
修行人应观察一切人我事物及种种修行法门,皆是因缘业力的幻起幻灭,本不真实,我与修行,同属妄执,故无染一切,解脱自在。

四神足 — (又名四如意足)。修行人之精神应常安住四种如意满足。

欲如意足 — 因观身不净,欲念清净满足。

勤如意足 — 因观受是苦,精进清净满足。

心如意足 — 因观心无常,心意清净满足。

观如意足 — 因观法无我,妄念清净满足。

总括三十七助道品的实义,其实皆不离“戒、定、慧”三无漏学。

戒 —
即摄心戒备、观照的意思。修行人一方面依照种种律行细则,监察自己的行为,积极止恶行善,改善将来果报;另一方面亦反观察照自己的身体、意识,与及身体外一切景物,皆是众缘和合而成,而且变幻无常,所有举心动念,都是因境而生,刹那出现,刹那坏灭,徒有劳累,故精神远离一切虚妄。

定 —
当万缘放下,妄执的精神逐渐澄净,最后显现清净无染的真实本貌;虽然无数的物质尘劳仍然存在,而且不断在生灭变化,但清净无染的心量已不为其所染,安处不动的定境中。此即禅定三昧现前。

慧 —
由于修行人已照破虚妄执著,精神摆脱一切缠缚,通达无碍,即神通显现,超越一切时空,并于虚空寂静的本体,照了一切世间种种现象之因果本末及一切颠倒妄相。这种照破一切世间假像的智慧,便称出世间之真实智慧。

声闻修行,净化精神的原理
声闻修行人,是由端正身体的行为心态,慢慢转为净化烦恼的心灵,显现本来清净无染的知觉。小乘修行人,主要针对灵性净化,宇宙虚空,清净无染,我们的佛性,本来清净,好像一杯清水;但是无始劫以来,我们这个身躯积集无量的身口意恶业,好比将大量泥沙、墨汁、石头、铁銹放入水中;五蕴贪念炽盛,坚执无数的妄想,攀缘追逐,犹如用手不停地去搅动这杯水,混浊了这杯水,当然这时再也不能看见清水了,然而清水其实仍然存在,如果我们想清水再次显现,必须不要再搅动这杯水,所谓“戒”,摄心为戒,“注意”,当我们开始静下来的时候,妄想的念头一定会不停出现的,只要不理会它,不受它干扰,不用多久,它就会慢慢沉寂下来,然后再慢慢沉淀,重的东西就会下坠,这个过程叫做“禅那”。禅,就是:止、净、滤,过滤的意思,所以叫止观,停止一切的执取、妄想、攀缘,只是做观察“注意”,观到什么程度?观到连观察的心都清净,所谓能观之观都清净,“能(能觉之心)、所(所觉之物)两忘”的时候,清净就显现了,就如这杯水慢慢沉淀,所有的东西都沉寂下来了,你会发觉,原来水里面有那么多垢秽的东西,有墨汁、有铁銹、有泥沙,因为你再不搅弄它,便能显现清水的本貌了。这个净化过程,名为精神的净化,灵性的解脱。

声闻修行人因各有不同的业力及习气执著,在觉悟的过程中,会出现四种不同的境界,称为“声闻四果”。

初果 — 名须陀洹
此修行人已明白自己的身体四大假合,故心不执取,无染六根六尘,觉悟“身空”,已断见惑,又名入流果(入圣人之流)。

二果 — 名斯陀含
此修行人已明白自己攀缘分别的妄识心,是从妄执而有,绝非真实,故坦然放下,觉悟“心空”,已初步断除思惑烦恼,又名一来果(尚要一次往返欲界生死)。

三果 — 名阿那含
此修行人已明白法界寂然,本无自性可住,远离妄想,觉悟“性空”,已渐除思惑烦恼,又名不来果(生于五净居天而不生欲界)。

四果 — 名阿罗汉
此修行人已明白一切人我事物,乃至世间种种法门,皆属幻化,故无愿、无作、无取、无证、觉悟“法空”,已断除一切见思烦恼,心达无生,无染三界,解脱分段生死。

缘觉乘
二乘教法(出世间清净法)二

剖析甚深的十二因缘流转门,皆是源于众生无明的妄执而衍生一切生死烦恼,若能观破,解脱无明的困惑,即能体证十二因缘还灭门,属一悟即悟的顿悟法门。

一些宿福深厚,智慧猛利的修行人,因观察诸佛教导的十二因缘,而能觉悟清净真如自性,解脱生死,故称缘觉乘。此等修行人因洞悉一切众生之流转原因,皆是由于无明之妄执,继而衍生万有,以此连绵,无有穷尽;故当下清净,顿破无明烦恼,直显真实清净。而此十二因缘法亦好比车乘一样,能运载修行人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觉岸。

因缘 —
是指事物互相接触所产生种种的变化现象。

十二因缘 —
一切众生之所以永无止境地生死流转,皆是由于妄执的神识不断向外攀缘,贪恋占有,继而衍生十二种变化过程,以致出现一切生灭现象。

十二因缘流转门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十二因缘即: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

一切众生透过下列十二种过程演变,以至不断生死:

无明—即妄执,或指受惑而不察;或称最初之执著,犹如寂静圆满的法界本体(一切众生的知觉本貌),忽生一种执著形态。如患眼病的人,因眼疾见空中有花,妄起计较前花后花,种种色彩一样。

行 — 此执著形态于清净中渐有活动,即生行蕴、业力,及习气。

识 — 由于妄执加上行为、业力的带动,遂产生分别景物之妄识心。

名色—此妄识心不断活动,配合不同业力的结集,便出现自我的观念及独立的业报体。

六入—妄识心于业报体中继续攀缘伸展,便渐渐产生六种摄受外境的能力,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能力。

触 — 六根既成,加上业力、习气的牵引,妄识心不停与外境接触。

受 — 妄识心透过六根不断接触外境,便生起各种感受,继而产生判断、分析、思想及记忆的能力,即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及六识合称十八界。

爱 — 透过十八界的吸收分析,妄识心在不同业力的牵引下,对外间境物产生憎、爱的分别心,同时亦会趣向所爱之境物。

取 — 受所爱境物吸引,妄识心因贪恋而引发出争取的行为。

有 — 因爱欲、贪欲的驱使,继而执持占有。

生 — 妄识心不断追逐及占有所爱境物,遂结集无量因缘,从而受到业力无情地牵引,以致出生种种境界。

老死—生命的出现,必定会经过老病死的阶段,而且周而复始,无有停顿。

什么叫“无明”?其实就是说你不经意给一些假像欺骗了,当了是真实,这种错误的认知,就叫“无明”,将一些虚假的东西当成真实,继而贪恋占有,执持不舍,犹如在梦境里攀缘追逐一样。众生由于无明的覆盖,引生各种执著的行为,继而兴起无边贪爱妄想,更不断造作争取占有的行为,终于被不同的业力无情的羁缚,在生死轮转的旋涡中,不断生灭,无有穷尽。(此即一切众生生死之原因)

缘觉修行人慧根成熟,机缘一到,便能深切了解上述十二因缘的实义,明白一切众生本具不生不灭圆明妙性;而无穷之生死,都是由于无明之妄执演变而成,于寂然法界中,妄有如幻生死;这犹如当一旦知道是因眼疾见空中有花所生幻觉,明白空中本无花,即离妄心。缘觉修行人若能通达此义,了知觉性本然不生不灭,一切生死、修行乃至成佛,皆如眼疾见空花,即离幻觉妄执,即破无明, 即能恍然大悟,顿破无明之妄执,体证十二因缘还灭门,解脱虚妄生死,显现真实清净。

十二因缘还灭门:

无明灭则行灭—妄执息灭故,行蕴、业力、习气自然息灭。
行灭则识灭—行蕴、业力、习气息灭故,妄识心自然息灭。
识灭则名色灭—妄识心息灭故,我执及业报体自然息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业报体息灭故,六根能力自然息灭。
六入灭则触灭—六根能力息灭故,接触能力自然息灭。
触灭则受灭—接触能力息灭故,感受自然息灭。
受灭则爱灭—感受息灭故,贪爱自然息灭。
爱灭则取灭—贪爱息灭故,争取自然息灭。
取灭则有灭—争取息灭故,占有自然息灭。
有灭则生灭—占有息灭故,出生种种境界自然息灭。
生灭则老死灭—出生种种境界息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的现象自然息灭。

当一刹那恍然大悟,即能远离梦境,一悟即悟,犹如漩涡中央的漏洞突然消失,所有动荡,归于平静,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一解脱,一切解脱,一刹那间完全成就。缘觉修行人就是大彻大悟,大根器的智人。而这种能令修行人当下觉悟,顿破无明的烦恼,直显真实清净,这种观破无明的十二因缘法门就好像车乘一样,能够运载修行人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觉岸。

缘觉修行人顿破无明之障惑,直显真实清净,即能了脱生死苦海,觉悟清净大道,便称为“辟支佛”。

《圆觉经》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此所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也!

声闻乘及缘觉乘的教法,皆是引度修行人摆脱无明烦恼的缠缚,觉悟真如自性,解脱生死,同属出世间的教化,直契如来三种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比较声闻乘与缘觉乘的分别

声闻乘

缘觉乘

1

教化业障较深的智慧修行人

教化福德深厚智慧猛利的修行人

2

属渐次觉悟的修行法门

属一悟即悟的顿悟法门

3

由外破妄直至内见性

内破无明而净一切外妄相

4

逐步澄净:
如搞动混浊的水停止搞动
逐渐沉淀直至清水完全显现

知幻即离:
如漩涡中央的漏洞突然

消失自然澄净

5

虽证圣位,未了微细习气

豁然觉悟,了却习气烦恼

参考佛经典籍:

四十二章经

八大人觉经

四部阿含经: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

佛法高级课程:大乘教法(世、出世间微妙法)

(中道第一义谛.不二法门)
(色像世间.事法界)理性圆满,圆满成就世间一切因缘果报。
(空寂法体.理法界)灵性圆满,常觉不迷,照破三世一切世间的假象。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感性圆满,以如幻的大慈悲心遍覆宇宙虚空过去、现在、未来,圆满救度一切众生。

教化对象:
矢志成佛,誓救众生,自觉觉他的菩萨众 。

教化内容:
发菩提心,恒顺因果演变,常觉不迷,以如幻身躯发恒河沙愿,誓救一切众生,成就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成就圆满福智 。

教化目的:
令大乘菩萨究竟觉悟成佛,令一切众生究竟觉悟成佛 。

【身由大悲化 心等如虚空 妙用清净体 无始又无终】

佛法高级课程:大乘教法 (世、出世间微妙法) 一

大乘四无量心及四摄法

什么是大乘?

什么叫菩萨?

什么是大乘菩萨修行的目标?

什么是大乘菩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及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

大乘之定义—
大乘修行人名菩提萨埵,简称菩萨,意译觉有情,具有两种含意:

1. 是指志求觉悟的有情众生,或者是已经觉悟的有情众生。

2. 觉悟了的有情众生,因慈爱悲悯心的驱使,誓愿救拔及觉悟其他有情众生。此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他的慈悲修行人。

菩萨久修善根,植种德本,已离诸幻,精神圆明通达,解脱自在;但同时亦发觉过往生的父母眷属,及十方无量的执迷众生,不单止未能觉悟,而且更因贪嗔痴的驱使,仍然不断造作无边身、口、意恶业,甚至永堕恶趣,不能自拔;十方如来便教化此等上根猛利的修行人,兴起无缘慈(发大慈心去利益本来无因缘接触的众生)、同体悲(以一切众生如自己一样,发大悲心去拔济所有痛苦),发愿生于十方世界,力行十波罗蜜,救度无边众生离苦得乐,教化无量众生觉悟成佛;亦为安乐众生故,摄取完美庄严佛国土,成就一切种智,圆满佛果。因这类教法犹如大车乘一样,不单令修行人觉悟成佛,兼且亦能普度一切众生,故称大乘。

人天乘修行之心量 世间有为法(色)
凡夫之心只求追逐世间福乐,苦依佛陀所教而行,便会顺应因果法则,努力止恶行善,自求善果福报或求生善处。

小乘修行人之心量 出世间清净法(空)
小乘修行人因厌弃世间生死,无常苦楚,故心只求永恒解脱,显现清净涅槃自性,于是依佛所教,严守戒行,远离爱欲,净除见思烦恼,最后解脱的精神无染自我、无染三界,清净自在。

慈、悲、喜、舍之定义
慈者-分享快乐,令所爱的人得一切快乐。
悲者-悲悯同情,拔济所爱的人一切痛苦。
喜者-见所爱的人成就善法功德,踊跃欢喜。
舍者-为令所爱的人成就善法功德,愿舍却自己的一切。

其实慈、悲、喜、舍之心,众生皆有,但只是对自己所爱的人,方能流露,所以属于有量之心。

一、大乘菩萨之慈悲心量 — 四无量心(色)

以慈、悲、喜、舍四种无可限量的心态遍覆一切众生境界。
菩萨平等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或自己挚亲的眷属,为了令无量众生可以永远离苦得乐,直至觉悟成佛,便不惜以无穷无尽的慈、悲、喜、舍心,永无止境地铙益、教化、救拔一切众生。

无量大慈心— 以无量弘愿功德作大回向,圆满众生之善愿,发愿摄取庄严佛净土,接引一切众 生,同证如来圆满福智。

无量大悲心—发愿于十方三世,分身尘刹,恒顺众生生死,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不辞劳苦救度一切众生,使令离苦。

无量随喜心— 以无量正法教化一切众生,兼且护念、赞叹、随喜一切善行功德,令修行人成就一切善法,直至圆满佛果。

无量大舍心—为了救度无边有情众生,不惜一切财宝、权位、福乐乃至生命, 作大施舍,利益一切众生。

普贤菩萨大愿 — 众生无尽,我愿亦无尽。
观音菩萨大愿 — 众生不成佛,誓不取正觉。
地藏菩萨大愿 —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正是菩萨以无量慈悲为用,不尽有为地、无止境地救度一切众生。而这种慈、悲、喜、舍之心,实在是无可限量。

二、般若智照,常觉不迷、无染尘劳(空)
菩萨虽于无量世界广行布施,救度教化无边有情众生,但另一方面,菩萨亦知一切现象境界,包括自我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修行,众生的生死,乃至修行成佛的现象,皆是如泡影般暂现,梦幻般不真实,于此寂净法体之中本来无作无用,故此菩萨的精神亦是无染自我、无染一切,只以如幻的身躯,唤醒执如幻作实的凡夫众生而已。

《金刚经》云:“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菩萨的心量既然是清净无染,犹如虚空,故此亦是不可思议,无可限量。

大乘菩萨以无量悲愿成就无尽救拔众生的力量,而精神亦同时安住不动的清净定境,这种[色、空圆融]的修行,称为“如幻三昧”,这正是以“智慧为体,慈悲为用”的“悲智双运”。

大乘菩萨行法 — 四摄法
因为众生根器参差,虽调难伏,难化刚强,菩萨遂以无量善巧方便,透过以下四种方法来摄引众生,继而施以教化。

布施摄 —
菩萨以财施、法施、无畏施,解救众生欠缺之物,与及令离怖畏之境,并且教导众生修行善法,离诸幻境,觉悟菩提。

爱语摄 —
菩萨对众生起恭敬承事之心,唯恐修行退心,故以婉言慰语,鼓励劝勉有缘众生,令其信受,勇猛修行。

利行摄 —

菩萨为圆满众生善愿,遂百千方便支持帮助十方有缘众生,令其成就一切善行功德。

同事摄 —
菩萨为了救度不同种类的众生,故普门示现种种身相,与各类众生、魔王为眷属,而予以教化。

菩萨以四摄法摄受众生,令其挚诚皈敬三宝,积极修行,达到安稳快乐,直至圆满成佛。

一切的大乘菩萨皆是以“四无量心”遍覆一切众生,并且以“四摄法”摄受教化一切众生,但同时亦是自在无染,清净解脱,因而成就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永恒救度十方众生,最后必证无上菩提。

佛法高级课程:大乘教法 (世、出世间微妙法) 二

大乘十波罗蜜

什么是中道第一义谛.不二法门?

什么是三觉圆明?

大乘行 —
菩萨修行,恒顺因果,止恶行善,亦深知一切尽皆虚妄,安住清净心地,且以如幻之慈悲喜舍,永无穷尽的救度一切众生,修行此法,能广度一切众生。

波罗蜜—
意译到彼岸,即是令凡夫由此生死苦海修行到达觉悟彼岸的修行方法。
《圆觉经》云:“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亦即是如来教授一切大乘菩萨修行成佛的法门。

大乘十波罗蜜
如来教授大乘菩萨修行成佛的十种法门:

一、布施波罗蜜 — (对治悭贪之习气)
菩萨以一切众生为子女、父母、眷属想,故此兴起无量的慈悲喜舍心,于有情界力行铙益,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受众生,常行调伏、利益、教化、劝导、帮助、鼓励有缘众生,令其离苦得乐,觉悟成佛,而绝不冀望任何回报。

二、持戒波罗蜜 — (对治行恶之习气)
依照佛陀教导之各种律行细则来戒备监察自己的行为,遇有违犯,即行忏悔,努力修改,力求完美品格。菩萨之三聚净戒是:
1. 摄律仪戒(止一切恶)
2. 摄善法戒(行一切善)
3. 摄众生戒(度一切众生)

三、忍辱波罗蜜 — (对治执著烦恼之习气)
忍 — 安然接受,默然不动。
辱 — 一切不如意的逆境。

1.伏忍(调伏烦恼忍)—
菩萨通达因果,深知一切不如意之果报,皆是恶因之所招感,无从避免,因此勇于面对逆境,接受果报而不生烦恼。

2.顺忍(恒顺众生苦难忍)—
菩萨舍清净,入恶世,知秽土,顺烦恼,能包容恶业众生的愚昧坚执,难化刚强,以慈悲心安住恒顺一切逆境烦恼,广度众生。

四、精进波罗蜜 — (对治放纵懈怠之习气)

菩萨勤求觉悟,誓救众生,心念从不舍离,精进勇猛无畏,力行布施、持戒、忍辱波罗蜜,广习一切佛法善法,利乐众生,无有疲厌。

五、禅定波罗蜜 — (对治精神散乱之习气)
菩萨虽力行饶益众生之世间有为法,但同时亦明白自己的身体与及六种摄受外境之能力:眼、耳、鼻、舌、身、意,连同五种蕴藏的力量:色、受、想、行、识,甚至身体以外的一切境界,皆是因缘果报的暂现,犹如梦幻一般本不真实,觉心明照,精神渐渐远离一切幻境,放下净虑,离我及我所,体证种种清净三昧(正定现前)。

六、般若波罗蜜 — (对治无明愚痴执著的习气)
菩萨念念觉照,观破一切幻境妄执,虽见一切相,无染一切相,虽行一切法,无染一切法,于一切时,一切境,尽知一切世间之生灭现象,自我的观念,人我的对立,皆是因果变化的虚妄幻象,寂然常照,体证无生,而这种常觉不迷的真实智慧,便是世、出世间的大智慧。

菩萨体证禅定及般若波罗蜜,即悟无生法忍,得不退转位。安住清净无染精神而力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四种波罗蜜,即成世、出世间微妙法(色空圆融)。

1. 布施 — 无住相布施。

菩萨虽力行一切饶益众生之有为法,但精神却无染一切妄相。

2. 持戒 — 清净戒。

虽然依照各种律行细则积极修改自己的行为;但同时亦戒备一切现象与法门同属如幻,众生与佛,生死与涅槃,无明与觉悟,一一虚妄,自性本来清净不动。

3. 忍辱 — 无生忍、寂灭忍。

虽以(伏忍、顺忍)安然接受一切顺逆际遇,但亦深知一切世间生灭现象如幻不实,精神无染一切烦恼,安住清净定境。

精进 — 平等精进 (不失般若)

虽勤奋修习佛法,力行菩萨道;但亦知一切法皆是相应不同如幻众生而幻现,法与众生本属虚妄,故于一切法不妄起比较、分别、取舍。

菩萨无染世间,心如虚空,得不退转位,且以如幻之身相,无穷无尽地救度宇宙虚空一切众生,成就无尽厐大的心量,称为菩萨摩诃萨,更力行下列四种遍一切处的波罗蜜:

七、方便波罗蜜 —
菩萨力行六波罗蜜,为欲救度宇宙虚空无量无边执迷有情众生,遂方便恒顺众生之生死,于一切世间示现种种身相而予以教化。

八、愿波罗蜜 —
菩萨以大悲心救度众生,知而不可而为之,若遇能力不足时,必定会向虚空或如来发起无边广大誓愿,于未来际百千方便救度一切众生。

九、力波罗蜜 —
愿是因,力是果。菩萨累劫依愿修行,一切善行功德尽皆回向救拔众生之目的;当因果成熟时,便会成就出种种不可思议的救拔力量。一切菩萨之神通变化,大威神力,诸佛庄严佛身,严净国土,功德神力,皆是从无量慈悲大誓愿中成就。

十、智波罗蜜 —
菩萨无量之慈悲大愿遍覆宇宙虚空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世界、一切国土、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最后成就圆满福智,尽知一切众生心地,依上、中、下三根,为说三乘教法,转大法轮,击大法鼓,施甘露,澍法雨,教化众生,成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满智慧。

菩萨以无染之智慧心,无量之大悲心,广行方便、愿、力、智波罗蜜,最后得证一切种智,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显现圆满佛果。

综观佛陀教授大乘菩萨修行十波罗蜜的法门,是具有以下之特点: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四种波罗蜜,是帮助大乘修行人圆满及清净自己执著之习气,属于“觉行圆满”的修行。

禅定、般若这两种波罗蜜,却是帮助大乘修行人观破世间一切生灭幻像,显现清净平等的自在解脱,属于“自觉圆满”的修行。

方便、愿、力、智四种波罗蜜,则是帮助大乘修行人成就广大圆满无碍之大悲心,能尽度众生的方便力,永无止境地救度一切众生,属于“觉他圆满”的修行。

大乘菩萨圆满修证十波罗蜜,即能安住妙法莲华修行。

以菩提心为因—安住清净无染之般若正智。(以智慧为体)

以大悲为根本—以无量慈爱悲悯心化现一切力量。(以慈悲为用)

以方便为究竟—无止境地悲智双运救度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

菩萨能于一切时,在一切世间,广度一切众生,犹如演员广演一切空花佛事,但同时亦是知幻即离,无染一切如幻世间的剧情、角色,无染烦恼,色空圆融,悲智双运,得大自在!

佛法高级课程:大乘教法 (世、出世间微妙法)三

普贤十大行愿品

挚心立下普贤大愿,能令一切菩萨自然成就如来无尽功德。

已发菩提心,矢志广行菩萨道的大乘修行人,欲要不偏不倚地修行,直至圆满成就佛果,那就必须要学习普贤行愿。普贤菩萨所教导的行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财童子向普贤菩萨求学佛法,普贤菩萨便向善财童子及在会菩萨教授如何成就如来不可思议妙功德门,就是十种无尽行愿。

大— 即无尽的虚空。
方— 方所、地方,
广— 遍满无尽时空,圆满十方三世。

佛华严— 如来以大慈悲大誓愿所摄取的莲花庄严世界。
释迦如来报身—卢舍那佛,其华藏世界,好像一个倒转了的宝塔,上阔下窄,共有二十层,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菩萨修行,净佛国土,能将一切秽土化为莲花庄严世界。

经— 真理的教化记录。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大乘菩萨心达无生,行深般若波罗蜜,只以如幻身躯广作空花佛事,这种既是周遍十方,不尽有为,净佛国土,力行一切大乘法,但同时亦是无染三世幻象,显现究竟涅槃,这种不求解脱而自解脱的境界,实非凡夫及二乘圣人所能思维测度及议论的。

普贤-译为遍吉祥。
普-即遍一切处。
贤-即为妙善吉祥。

发愿 —
对于现在未能完成的修行目的,于佛、法、僧三宝前,立弘誓愿,以勇猛心,矢志成就,亦即是锁定自己生生世世修行的方法及目标。

行愿 —
目标既定,能得愿王摄引,便能生生世世依愿而行,直至圆满成就如来功德。

普贤菩萨教导精进的大乘菩萨,应于三宝前,真诚发起十种行愿,依愿起行,圆满十种修行目标,成就如来不可思议妙功德门。

前五愿:

一. 礼敬诸佛—

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及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此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永远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

二. 称赞如来—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
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
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
皆有菩萨海会围遶,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
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
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
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
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
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
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
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
业无有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永远称扬赞叹歌颂如来种种妙行功德。)

三. 广修供养—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
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
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
萨海会围遶,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
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
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
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
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
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
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
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
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
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
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
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
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
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
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
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
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
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
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永远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并且如法修行,以作法供养。)

四. 忏悔业障—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
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
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
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
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
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
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永于诸佛菩萨前,忏悔无边身、口、意恶业,常住净戒一切功德。)

五. 随喜功德—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
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
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
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
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
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
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
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
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
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
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
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
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
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
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对于一切如来及十方众生所有之善法、善行功德,皆发随喜赞叹之心。)

欲求成就无上菩提者,必须先要皈依及体敬名师(即十方诸佛),赞叹妙行,广修供养,以种善根;并应时常检讨自己的恶行,发露罪愆,挚诚忏悔,愿不再作,犹如将累积之秽物清除令净,方成法器,继而随喜一切善法功德,必获如来神力加庇,不知不觉便能进入菩萨的妙行当中。

后五愿:

六. 请转法轮—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
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
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
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
遶,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
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
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
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
业无有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代无量众生请佛说法,转大法轮,绍隆佛种。)

七. 请佛住世—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
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
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
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
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
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
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
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代无量众生请佛住世,乃至一切善知识,不取入灭,为利益教化一切众生故,常作众生大导师。)

八. 常随佛学—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
毘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
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
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
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
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
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
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
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
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
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
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
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
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
尊毘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
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
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愿文:但愿能我生生世世承事十方诸佛,广习无量法门。)

九. 恒顺众生—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
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
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
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
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
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
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
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
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
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
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
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
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
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
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
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
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
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
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
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
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
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
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
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
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
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
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
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
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
有疲厌。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恒顺、饶益、教化一切有情众生。)

十. 普皆回向—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
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
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
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
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
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
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
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
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
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
厌。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
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
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愿文:但愿我能生生世世将修习一切善法之功德,尽皆回向法界众生,使令成佛。)

得蒙诸佛护念及普贤菩萨大威神力加庇,发殷重心的修行人会由最初欲求自利之心,慢慢变成纯为饶益众生之心。代众生请佛宣说各种修行之法,恳请如来久住世间,作众生的大导师,愿意永远跟随诸佛勤习种种修行法门,更永无止境地方便恒顺利乐无量众生,并以无边功德回向法界,藉以圆满救度一切众生。

佛弟子欲要发起普贤行愿,必须要以真实心依愿起行,若心量未广,不应过分贪求;应先真实发起前五愿,然后依愿而行,当善根成熟,心量必广,在十方诸佛及普贤菩萨的护念下,自然能发起后五愿如法修行,同契如来大乘愿海。

经云:“大乘修行人临命终时,一切散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引导其前,即生极乐,面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摩诃萨,蒙佛授记,能于无量无数劫中,应化无边世界,利益众生,当坐道场,成等正觉,尽未来劫,普能利益一切众生。”

《楞严经》云:“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白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故知一切佛弟子如能真实发起普贤行愿,无论业障多深,只要能依愿修行,必获普贤菩萨加庇,圆满一切善法功德。

觉悟菩萨心地安住清净无染,究竟涅槃,只以如幻大愿,于过去、现在、未来,幻化一切身形,广度无尽众生,而当中无修无证,不畏生死,不爱涅槃,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参考佛经典籍: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圆觉经

无量义经

妙法莲华经

楞严经

华严经

“大乘非佛说”的疑惑

自古以来不少学佛修行人为了厘清到底佛陀所说法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曾出现不少的争辩,亦有所谓“大乘非佛说”的言论。有谓大乘经教是由龙树菩萨于龙宫中饱览群经,而请出适合人间修行部分的经教,于佛入灭后才出现。而事实上,我们可从大小乘经文记载的体裁及内容中,看到两者确实有明显分别的地方。

弟子们三次结集的经典,记载内容及方法一般都比较简单 (由弟子们靠记忆来忆述佛陀说法的内容,再由参与结集的大众来确认内容),因此无论是记录说法地点、出席学生类别、学生提问、说法内容等都是比较简洁而带散乱,只突出说法的重点。

而一般大乘经典的记载内容 (可能是由于天龙八部鬼神等现场记录的原故),所以无论是记录说法地点、出席学生类别、学生提问、说法内容、神通瑞相、诸佛菩萨的本生本事本行、十方诸佛净土、佛说聚会名称等等,大都是描写得相当详尽丰富。

在原始佛教里面记录自如来成佛后,一生都是在僧团生活,从度五比丘开始,主要是以正法降伏外道的高傲轻慢、有学攀缘之心,而教授苦集灭道四谛、十二因缘之法,指引弟子破除我慢我执,显现本来清净不动知觉,解脱如幻生死。

至于可能是由天龙八部鬼神等现场记录的大乘经典,往往记录了很多非胎生众生能知能见的境地,诸佛菩萨不思议的应化示现、摄取佛国的经过,菩萨修行诸波罗密法门,如华严经、净土三经、法华三经、般若经、地藏经、维摩经等。主要是在佛陀度引比丘解脱觉悟的基础上,再启发修行人展现大方广无尽慈悲喜舍的度生方便心量,显发无穷大悲行愿。修行人若能在解脱、慈悲中同时圆满 (灵性圆满、感性圆满合而为一),成就种种如幻三昧应化,色空圆融,悲智具足,因而摄取庄严佛国,显现无上正等正觉。这些大乘经典,当中很多聚会记录更特别指出修行人的各种障道毛病:如自我尊贵,轻慢众生,乐小法,取虚妄相,分别计较境界、力量、身份高低,不知大悲的大乘修行人,为度恶业众生而显现的拙劣之相,因而做出各种轻慢不敬大乘的过失等等,如地藏经、维摩经、法华经等,借此帮助修行人远离修行过患。

佛法絶对是大乘教法

1. 佛于涅槃前曾教导弟子以三种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印证是否是如来正法。而大乘佛法正是在这个觉悟的基础上,教化修行人展现无尽如幻的度生应化。

2.原始佛教中有记录佛陀修行遭魔王恼乱,佛陀成佛,帝释梵王无数诸天请转法轮,因此佛所说法的聚会,有天人详尽记录亦属合理正常,此五浊恶世由释梵四天等管治教育,教化众生行善生天。适当时机借着有德的大士(龙树菩萨)将清晰记录之大乘妙法流传人间,亦有可能。

3.佛陀为救度一切众生永离生老病死苦,因而出家、修行、成佛、说法、入灭,一生的示现修行,絶对不是单单求解脱的小乘教法,而是合于一切不可思议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无尽方便的大乘教法!

求真理的修行人对疑问的应有态度:

我们应知,修行一日未成佛,尽管是罗汉、菩萨亦必有未解之疑,可况我等凡夫。唯佛与佛方能究了一切真相。但此疑情之心却可转化为求觉悟之动力。可于佛前表明心意,愿证一切智,愿知一切相,愿通一切法,愿度一切众,求诸佛圆满,则此疑情便成觉悟之因,但假若执持议论矛盾和疑惑,或因不能即时知道答案以致造成修行的心理障碍,则此疑情即成障道之业,实属不智!以下试举我对佛经的一些疑情及安顿之法,谨供参考!

学佛修行最重要是以佛为师,以戒为师,以三十七助道品为师,以观破十二因缘为师,以三法印为师,以慈悲喜舍为师,以十波罗密为师,依法不依人,努力参研佛法,实践佛法。对于所有疑情疑问,应启奏三宝,则所修行,时机一至,即自然成就!

三乘普摄课程

教化对象: 三乘众生。

教化目的:安住稳当正确的修行方法。

修行佛法常见的病态

世上很多人虽然热心信佛学佛,虔诚信仰,但因为他们未能深入认识整体佛法的面貌,更未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根基,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每每偏执某类法门,或者只是依照个人的喜好及见解来修行,结果很多时便会出现各式各类的修行病态,而一般常见的病态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迷信病 (贪心、愚蠢)

世间凡夫因畏逆境、贪福乐,而且处处妄想不劳而获,于是便盲目崇拜鬼、神、佛像。不求明因果、悟佛理,诸般贪求世间欲乐;极容易被邪师所迷,甚至以邪法当正法,假若执持邪法以为佛法,邪见日深,做作恶缘,便会永坠恶道,断佛种性。

二.学者病(专门研究佛教学问,而从不实践求证。)

1.文学研究—

研究佛经文字名词的解释,分析经文的体系与及在文学上的价值,以学术的角度来解释佛经;但往往会因为收集资料太多,反而遮蔽经文的实义。

2.历史研究—

集中研究佛教由古至今的转变过程、流派分支,或者以历史的角度来辩论佛经的真伪。

3.艺术研究—

专门研究佛、菩萨的造型、塔寺、供具、法器及服饰等对象,作为艺术欣赏。

4.哲学研究—

以近代哲学思想与佛教义理及修行法门混为一谈。(应知世间智人哲理,皆是由妄识心及五蕴攀缘而生,属于主观的个人见解,未必真实,但佛陀所展示的教法,却是宇宙寂然的真实心显现出来的真理是必定真实,故此无能相比。)

5.法门研究—分析研究佛教各宗派的修行方法,议论长短,比较高低。

6.境界研究—分析三界的现象,专门研究佛、菩萨、缘觉、声闻及六道众生等等各种不同境界的现象。

以上所说专门研究佛教学问的学者们,如果只是在知见上下功夫,或者单是以第三者身份去分析研究佛教的内外现象及种种修持法门,作为嗜好或者当作生活上的调剂,只求信解,不求行证,他们根本不明白佛陀说法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受用修行,从而改善将来的果报,与及净化妄执的精神。

此等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很容易便会以久习者或专家自居。不过他们的内心,却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议论佛法;如人说食,终不能饱。这类学者虽以勤奋得多闻,但我执、法执未除,难入觉悟正道。

三、盲目因循修行形相及仪轨病

不少佛弟子皈依后,虽然依照古德所开创种种修行仪轨来修行(早课、晚课、拜忏、各类法会及佛事),但不思其义,盲目执持,只重技巧,不依心行,不久很容易便会轻初学,重久习,增长我慢及法执,身体虽力行各种修持法门,但心已离佛所教矣。

这些学佛修行人虽以积极进取心而行,但因未能了解佛法真貌,未知学佛修行目的,故此未能以真实心寻求真实义谛,终于易落邪见,难入菩提道中。

当今末法时期,魔王四起,假称佛教,更以种种幻术迷惑世人,向众生作在利诱,以佛法的外表,吸引世人,不过暗行邪法,不单止令世人背弃佛法,更令人不知不觉地谤佛、谤法、谤僧,毁佛禁戒,灭佛正眼,将来必坠大地狱。恶世众生,业障深重,而且贪、嗔、痴炽盛,若一旦被魔王邪法所摄,便会不安本分地增长攀缘追逐,贪求种种成就,很容易便会出现以下令修行人坠落险坑的修行病态。

四、追求禅定境界的修行病

修行人因为不明白众生的真如自性,本是清净无染,只是被妄执想攀缘心所遮蔽,若能放下一切妄想执著,即能显现自在本性。相反他们以此坚执的妄识心,更积极地渴望取证种种禅定境界,这样好比煮砂欲求美食,终不能得,而且还会不知不觉地耽于禅味,著于禅病。若于定中见种种光、种种色,贪著不舍,生种种妄想妄见,以为成就,即已被魔王所摄了。

五、追求神通力量的修行

修行人因未闻正确佛法,但却妄想成仙成佛,若修习各种奇门异术,以求神通变化,自主生死;或学习书符念咒,驱鬼遣神,希望实现世间各种欲望,习外道之术以为佛法。若贪念炽盛,必为天魔摄引,令落邪道。

六、欲求速证圆满果位的修行病

末法修行人不安住本分修行,妄想现生速证圆满佛果,必招邪师所迷惑,或教化修行种种秘密法门,以求即时得道、即时开悟或即时成佛。结果以邪为师,离弃佛法,毁佛禁戒,生大妄语,命终即堕恶道。

上述修行人不知一切众生本自具足如来不生不灭之妙性,未知净除妄想,解脱妄执,相反只以自己妄执的五蕴心,不断攀缘追逐,执境当真,即生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或生起:作、止、任、灭四病,欲求成就,于此末法时期必为魔乘,恼乱迷惑。若经多年修行,便不知不觉自以为是解脱者、法力变化者、智慧者、高诸一切者。不单我执、法执难除,而且邪见日深,离道更远,已入魔境矣!

以上所说各种修行病态,皆是由于众生未闻正确佛法,而且更经贪着心或嗜好心去研究分析佛法,追逐理想,以自我识田力求得某种学问、神通力量或取证种种境界。这种不断向外攀缘的贪婪心态,不单止很容易使修行人坠入邪道,而且极容易令其执著所证境界,以为真实,以为究竟;不知不觉便生大我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心不平等,心不恭敬,心不慈悲,心不卑下,心不清净,心不惭愧,心着种种境界,诸般颠倒,若广收徒众,贪图供养,必坠险坑。

其实每一个修习佛法的人,目的都是希望能够真正离苦得乐、觉悟成佛,绝对不会想到会坠入地狱;不过际此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各各自谓得真解脱,真正觉,或谓有修行快捷方式、秘密法门,向众生作大利诱,以求名闻利养,不惜引众生生大邪见,令离正道;以致不少最初真正发心修行的佛弟子,因被此因邪师所迷,不单背弃佛法真理,而且贪、*、痴、攀缘炽盛,盲目地求财、求福、求寿、求法、求力、求慧,若果一旦执持邪法以为正法,很快便会成为天魔外道或其眷属,共同诽谤如来正法,劫尽即坠险坑,万劫不复,故此欲求正法的佛弟子,对于上述种种修行病态,实在不得不防,切戒!切戒!

参考佛经典籍:

维摩诘所说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三乘普摄课程:

正确修行方法

末法时期,佛教宗派繁多,所谓南传北传,有显有密,而且各派修行之法,亦各有不同,故此每每令很多欲求无上正法的众生无所适从,难于选择;有些甚至会坚执某种佛教修行法门,而轻蔑其他佛教修行法门,形成修行上的偏差,根本不能清楚认识及适当受用佛陀整体的教法。

其实佛本无宗,各宗各派之始创大德,都是以自己学佛的心得来开创法门,愿令有缘根器的众生方便修习,但因为久经时变,后人订立出种种的仪轨制度,很多反形成门户的执持,成为后世修习佛法的障碍。

学佛的人只要有机会听闻佛陀真理的教法,无论是属于各宗各派的修行方法,所有佛弟子皆应恭敬修习;相反,对于那些违背佛法的义理,而讹称佛法的修行法门,一切佛弟子皆应远离,此所谓依法不依人,因此欲要正确依止佛法修行的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佛法的真貌。综观佛陀教导世间众生修行的方法,皆不离以下五大纲领,一切佛弟子,无论是依照任何宗派修行,若能清楚了解,各安本分,依教奉行,即能安住在佛教正确的修行道路当中。

发真、诚、善之心,皈依佛、法、僧三宝。
佛宝—
佛是宇宙最圆满的觉悟者,具足救度一切众生的无边大誓愿力。能尽知宇宙虚空之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空的演变,一切世界的生灭现象,一切众生的轮转过程;并能因应一切众生的根基,开展无量法门来教化众生,兼且具足圆满众生愿望的能力。而佛有三身:
1、应身(用)—

大乘菩萨之大悲愿力,相应不同种类的众生而化现的佛身,于一切世间开展无量法门教化众生,广行善法,植众德本;醒悟群迷,令登觉地。

胜应身 — 因大慈故,摄取庄严佛土,成就圆满佛身,令善根众生同享如来

清净胜妙之福,教化众生修行之法,圆满众生成佛之愿。

劣应身 — 因大悲故,入于一切秽恶世间,恒顺恶世众生生死,难忍能忍,

难行能行,终于成就佛果,为恶世众生展示宇宙真理,宣说十方净土功德,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觉悟成佛之法。

2、报身(相)—

因为历劫修行大乘行,慈爱的精神愿力,遍覆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当福德智慧尽皆圆满,便会成就出功德巍巍永恒光明的圆满果报佛身。

3、法身(体)—

宇宙不生不灭的清净本体,即是如来不动法身。此法身当者,常寂不动;尽容一切,无染一切,亦是一切众生本来的清净觉地。所有一切众生历劫的轮转,乃至修行成佛的过程,与及一切众生种种的生灭现象,皆于此圆明法身中不断幻现。

法宝—
由慈爱的佛陀及无量菩萨,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觉悟成佛的一切修行法门。包括:经、律、论、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等。

僧宝—
依诸佛所教,勤求觉悟,拔济众生的修行人,僧宝包括:
第一义僧—佛陀(通达第一义谛的觉悟者。)
第二圣僧—清净无染的修行人,如声闻四果、辟支佛及菩萨等。
第三福田僧—严持戒行,助佛接引及教化众生的出家修行人。

(古德有云:学佛修行应远离无惭无愧僧、哑羊僧、别众僧。)

我们之所以必须皈依三宝,因为所有一切众生从执迷至开悟,修行乃至成佛,其实皆是从如来大悲誓愿力的摄引,与及慈光加庇中,方能成就。我们这群恶世众生,久处恶习,举心动念,皆是恶业,只是自己不察觉;迷人不知迷,恶人不知恶,本身就如一垃圾桶,累劫所藏之秽物能深巨海,能陷须弥,能障圣道,试问怎能单靠罪垢之身而能离苦,甚至觉悟菩提?诸佛菩萨有净除众生罪垢的无边功德力,只要众生以真诚殷重之心,如子忆母般,忆念如来,持念诸佛菩萨名号,挚诚皈依,必能感动慈力,拔济一切痛苦,授以契机之妙法。

《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地藏经》云:“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

故知欲要离苦得乐,觉悟菩提,修行人首先必须要皈依、礼敬、供养三宝,倚仗佛、法、僧的摄引力,才能出离苦海,甚至觉悟成佛。此所谓过去因执自我而迷,现在仗佛力而觉悟是也。由此可知,归敬三宝,正是离苦觉悟的根本。

二、息灭一切恶念恶行,增长一切善念善行。
凡夫众生假若渴望追求世间福乐,就必须要清楚认识事物演变的规律,而且更要依佛所教顺应因果法则,严持五戒、力行十善,积极培养善良心态,断恶生善,这样必定能为将来创造无边的福乐。

三、称念如来名号,发愿求生十方诸佛净土。
佛陀曾说此世界乃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亦是无数恶人聚居的世间;所以欲要在这世间修行止恶行善,甚至觉悟成佛,简直有如火中生莲,难行稀有;因此佛陀便教化此世恶业众生,不应再贪恋世间的爱欲烦恼,苦中作乐,免被物欲所缠,不能自拔;更为我们宣说宇宙十方清净佛土的殊胜功德及如来名号,而且更普劝一切众生,应挚诚称念如来名号,发愿求生十方诸佛净土;因为有缘众生若能得生清净佛土,便能永远离苦得乐,而且将来决定成佛。

以上的三大修行纲领,所有佛弟子皆应深信遵从,挚诚发心,精进修行;但以下两大修行纲领,却并不是一般凡夫根器的佛弟子所能理解,必须是那些久修善根、智慧明现的修行人方能受用。

四、修“戒、定、慧”,精神远离一切幻境妄执,显现自性清净无为。
智慧明现的修行人应深明四圣真谛,摄心为戒,寡欲知足,精进修行三十七助道品,圆满成就戒、定、慧三无漏学,净除一切烦恼妄想,解脱如幻生死;或者参透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之虚妄,顿破无明的障惑,直显真实清净自性。

五、实践菩萨行,广利群生,身心无染。
上根猛智的大乘修行人应发大勇猛菩提心,勤习一切佛法,广行十波罗蜜,以大慈悲心发无穷弘愿,无止境地救度一切众生;但于广度无量众生的同时,亦常觉不迷,觉知一切人我事物,皆是因果业力的虚妄幻化,本不真实,显现实智般若,无染如幻身心。

佛弟子无论是何等根基?修何种法门?此五种修行纲领,于此末法时期,犹如黑暗的明灯,能照破魔王及邪师的迷惑,亦能令佛弟子远离邪见,永远安立在正知正见的佛教修行法门当中。

三乘普摄课程:

3.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名字的由来?祂有什么智慧及能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祂如何去度众生?礼敬、供养观世音菩萨会得到什么利益?应如何供养菩萨?如何求证有观世音菩萨的存在?

一提起观世音菩萨,相信很多人都会很熟悉,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可想而知,观世音菩萨这个圣号确实已经深入人心,而且菩萨救度众生之应化事迹,从古到今更是多不胜数。故此无数善信对此菩萨都是极之尊重,甚至尽心礼拜供养;不过至于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很多人却是一无所知。

菩萨-全名菩提萨埵,意思是觉有情,是指那些觉悟了的有情众生,具足勇猛无畏的精神,誓愿去救拔及觉悟其他执迷的有情众生。

摩诃萨-即是大菩萨,一方面是指菩萨觉悟一切如幻,断除妄想执著,显现不生不灭清净自性;另一方面是指菩萨救度众生之心量,广大犹如无边无际的虚空,慈爱之心,遍覆宇宙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具足此等不可思心量的大菩萨,便称为菩萨摩诃萨。

观世音菩萨-正是具足这种清净实智与及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的菩萨摩诃萨。至于“观世音”这个名字的由来,根据《悲华经》记载:于无量劫前有佛出世名宝藏如来,当时有一转轮圣王生有千子,皆于如来前发大菩提心,誓愿广行大乘菩萨行。其中第一太子不眴誓言:“愿我行菩萨道时,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免此苦恼者,我终不成无上正觉。”宝藏如来即时为其取名—观世音。 据《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的真正色身,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中为一生补处,法王子菩萨摩诃萨,助佛转法轮,教化众生;而且更因悲悯无边世界苦难众生受恶业缠缚,永劫受苦,便应过去本愿,以三昧自在神通力,于十方无量世界,化现无数身形,以三十二相普门示现一切国土,救度教化不同种类的众生。因为观世音菩萨曾发誓愿:“众生未成佛,誓不取正觉。”故知观世音菩萨视一切众生犹如爱子,亦如未来的佛陀,更如慈母般永远承事众生,教化众生,直至令一切众生究竟成佛为止。因此在宇宙虚空所有一切世界,只要有众生的地方,皆是观世音菩萨的修行道场。不过无论菩萨示现任何身相,都必定具足大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卑下心、惭愧心、清净心、无为心、无染着心等的心量。而这些心量正是一切诸佛、菩萨的真实相貌。

佛陀曾教导众生,应当一心皈命观世音菩萨,设像瞻礼,赞叹供养,更应真诚持念菩萨圣号,勿生疑惑。因为观世音菩萨具一切功德,能于众生苦恼死厄当中,为作救拔;能令众生远离怖畏,灭除种种灾难横事,得大安稳快乐;亦能令修行人通达佛法,圆满成就。

《妙法莲华经》中,佛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故此,欲求离苦得乐的众生,欲求觉悟成佛的众生,应当尽心皈依供养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这个圣号是代表闻声救苦慈悲的化现。而菩萨却有另一个圣号,名圣观自在菩萨,这个圣号正是代表着清净无染的般若智慧。

圣—即圣洁,无染一切尘劳。
观—即反观,或观照。
自在—照破如幻烦恼的执著,显现清净平等的自性。
观世音菩萨既以无穷无尽之大慈悲应化十方救拔一切众生,但同时亦能察知世间一切事物如梦如幻,无执无取。安住清净无染的圣观自在菩萨法体中,这种便是观世音菩萨所修证的“金刚三昧,无作妙力”。

根据《楞严经》记载,观世音菩萨所介绍的《耳根圆通法》原文如下: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入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

其实,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因慈爱的悲愿示现菩萨身,于一切时、一切境,化现无边身形,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教化众生使令成佛。将来亦会继阿弥陀佛涅槃后,于一念间成等正觉,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观世音菩萨犹如十方众生之慈母,对于那些不明因果,无厌足贪求的儿女,实觉痛心;所以我们应该时常想念菩萨之慈悲爱心,持念菩萨圣号;设像瞻礼,并以香花、油灯等物供养,而且更应积极改善自己的行为,努力止恶行善,勤习佛法,最好能以观世音菩萨之慈爱精神行于世间,利益群生,以作法供养。能行此者,当算是观世音菩萨的好儿女,好学生了!

三乘普摄课程:

4.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名字的由来?祂是如何去摄取庄严佛国?极乐国土有什么殊胜功德?为什么释迦如来要劝导我们应当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国?我们要如何修行才可决定得生净土?

释迦如来于此恶业世间,以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化根器参差不同的众生修行,令其离苦得乐,直至觉悟成佛;不过五浊恶世众苦结集,逼恼众生,致令不少修行人饱受痛苦,有些甚至会退失菩提之心。为了令到修行人可以永远摆脱一切苦难的缠缚,生于清净福乐国土,永不退转地修行,直至成就圆满佛果。释尊乃相应阿弥陀佛过去的大誓愿力,于此世间为诸众生,说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赞叹阿弥陀佛及极乐国土之功德殊胜庄严,并且再三普劝:“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更说道:“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详见《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因为一切能够往生极乐净土之众生,都必定可以永离诸苦,而且决定成佛。

阿弥陀佛—义译无量的意思。

通义解释—阿弥陀佛的光明、寿命、智慧、慈悲、愿力、神通,皆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测、不可量,故曰无量。

别义解释—阿弥陀佛有三别名。 1. 阿弥多婆耶,译名无量光。 2. 阿弥陀喻晒,译名无量寿。 3. 阿弥唎都,译名甘露。

《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有十三名号:“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阿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

据《悲华经》记载,阿弥陀佛过去曾为转轮圣王,因于宝藏如来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并且说道:“宝藏如来,我要在将来之世,久行菩萨道,作大回向,誓要成就如此清净佛土,方愿成佛!当我成佛时,一念之间成正等正觉,佛光能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百千亿诸佛世界,我的寿命无量无边百千亿劫,除了如来,没人能知真正的劫限。我的世界没有只求自利的小乘修行人,只有大乘菩萨,无量无边,除了如来,无有人能知真正的数目;愿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十方诸佛都会共同称扬赞叹我的佛名,一切无量无边所有诸佛世界里面,所有众生,听闻我的名字,修种种善因,欲生我国,命终之后,一定得生(除了犯下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坏出家僧众、伤害佛身佛法的五逆罪,还有诽谤圣人、破坏正法的众生除外),如有众生,生前曾发大乘菩提心,广修种种善根,希望能生于我的国土,在临终时,我会与其他菩萨在他面前现身,当他见到我,心生欢喜,就能化生在我的国土。而一切菩萨欲向我求法,必会如其所愿,皆令得闻,其他无量无边所有世界一切菩萨听闻我的名字,在成佛的道路上,不会退转,一切佛法皆能成就,直到成佛。在我觉悟成佛乃至入灭之后,再过无量劫的时空,在无量无边不可计的世界里,当中有菩萨听闻我的名字,心得净信,欢喜礼拜,这些菩萨能得最第一信心欢喜,欲求何法,必会成就,直到成佛。如果有女人听闻我的名字,能殷重尊贵,信心欢喜,就能发大乘菩提心,直到成佛,永远不会再受女人之身”。宝藏如来,但愿我能够摄取这个庄严佛净土,成就以上所说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广度十方无量众生,我要证得这些愿望,然后方成如来无上正等正觉。”这位转轮圣王得蒙如来授记将来作佛名“无量寿佛”。

此外,亦于往昔行菩萨道时,曾为国王,名世饶王,出家修行,号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所,遍观二百一十亿佛国土之殊胜庄严,更立下四十八广大誓愿,摄取清净圆满佛国土,接引十方一切众生,使令永离诸苦,觉悟成佛。

综合法藏比丘此四十八大愿,可分为四大类:

1. 愿证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威德无量,十方如来共所赞叹的圆满佛身。

2. 誓愿摄取众宝合成,九品莲池,宝树罗网,美妙绝伦,香薰法界,福乐无尽的庄严佛净土。

3. 誓愿接引十方众生同生净土,得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所有身相、福德、正定、神通、智慧 尽皆圆满,并能亲近礼敬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修种种功德,能广行大乘菩萨道,得无碍辩才,能尽说一切智道,在无上道得不退转,终得成佛。

4. 十方世界一切大乘菩萨,闻阿弥陀佛圣号,皆得菩萨无生法忍,生尊贵家,诸根具足,速得清净三昧、普等三昧,具诸功德,得不退转菩萨位。

法藏比丘历劫依愿修行,积功累德,在十劫前,于些娑娑世界的西面,经过十万亿佛国土之后,得成佛果,号阿弥陀佛;并且摄取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极乐国土。此佛国土不单永无恶道痛苦之事,而且极妙严净,无量宫殿楼阁,莲池园林,宝树罗网,七宝池。八功德水,光明庄严。阿弥陀佛并以广大誓愿,摄引十方一切世间上、中、下三根之众生生此国土,九品莲花化生,清净香洁,福乐寿命,无量无边;阿弥陀佛更化众鸟及无量天乐,演说和雅妙音,众生闻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国中更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无量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广宣法音,助佛教化无边众生修行清净大乘菩萨行。

因为法藏比丘四十八愿当中:
第十七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诸佛,若不共赞我名,说我国土功德之善者,不取正觉。”是故释迦如来对此世众生,无问而自说极乐国土功德庄严,并且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无量功德。

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欲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法藏比丘既已成佛,则愿必成真,所以十方众生若能真心发愿,愿生彼国,乃至临终挚诚十念“南无阿弥陀佛”,必能决定得生极乐国土。

总括阿弥陀佛的大愿,求生极乐净土的众生是必须具备下列三种因素:
信—

“信为一切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我们一定要相信如来诚实之语,因为佛是宇宙最圆满的觉悟者,能遍知一切,祂为了救度一切众生,所以为我们说出世间种种一切利益我们的真实现象,和种种修行法门,事实上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距离我们这个苦难世界实在是太远,苦乐太悬殊,太难令人相信啦,释迦如来曾经说道,当知祂在这个五浊恶世成就如来正等正觉,再要为这个世间的众生宣说阿弥陀佛和极乐国土的种种功德,实在是太难得的机会,太希有的因缘,也是太难令人相信的修行法门,要知道,凡是能往生极乐国土的众生,无论是什么根基,一定都会享受无量福乐、无量寿命,而且将来决定成佛,所以释迦如来和十方诸佛都异口同声,普劝一切众生,应当要相信这些称赞阿弥陀佛和极乐国土的种种功德,这是一切诸佛共所守护赞叹,十方诸佛异口同声普劝一切众生:“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而且更说道:“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故知所有学佛的弟子们,一定要相信如来诚实之语和诸佛所说,佛弟子对阿弥陀佛及极乐国土,应生真实信心。信心坚定,必感佛心,时机一至,仗佛威神,顷刻即生净土莲邦。

愿—

法藏比丘已圆满成佛,那么祂所发的48大愿亦已成真,所以只要我们真实相信弥陀净土,真诚渴望,发愿往生佛国,就能与阿弥陀佛大愿相应,假如果只是相信,而不发愿求生,那就难以契合弥陀大愿,仗佛力得生极乐,因此欲要求生阿弥陀佛国,一定要挚诚发愿,方能往生净土。信心坚定,愿必真切,即可登上阿弥陀佛之大愿船,往生佛国。

行—

信已坚、愿已立,更必须以行为实践,而行则分正行、助行。

正行—即勤修念佛。大势至菩萨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为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故知念佛者,由心忆念阿弥陀佛故,流露言语,持念圣号,即为“持名念佛”。又因想念如来故,则供养圣像,或盼想如来身相,及其国土之殊妙庄严,此为“观像念佛”。信真愿切,忆念如来,诚如孝子,念念无间,直契如来法藏本体;当知如来名号、如来身相、如来国土,皆是清净法界圆满功德海之化现;众生契者,念念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并能净除无量身口意业之缠缚,直显清净,即能印于诸佛实相,是为“实相念佛”。

助行—即勤修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业,名为净业。”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是故欲生净土,当须勤修善业,以为助道资粮。

佛弟子应观浊恶世间,众苦逼恼,难堪忍耐,是故不应贪恋,苦中作乐;今既得值大因缘,得闻稀有难逢无上之法,得与众生慈父阿弥陀佛重逢之大好良机,实应珍重,犹如取得度一切生死之妙药甘露,应当下挚心归依,一生尽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更应真诚发愿,愿生极乐国土。并且广行众善,利乐众生,以报诸佛无量恩德。

三乘普摄课程:

5.
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释迦如来要在一切诸佛菩萨面前将这个恶世的所有人天众生交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如何帮助恶世众生为碎地狱,遣令生天,甚至觉悟成佛?地藏菩萨过去曾发什么大愿?皈依、礼敬、供养、赞叹地藏菩萨能得什么不可思议功德?

地藏菩萨摩诃萨乃三世如来共所赞叹,十方一切菩萨共所皈依的大菩萨,因秉承过去“先度罪苦众生成佛”之大愿,已曾受无量恒沙如来付托,在无数的无佛世界,肩担起广度众生的重责。释迦如来更在忉利天宫,一切如来前,殷勤地把此世间的一切人天诸众生,交托与地藏菩萨摩诃萨,直至将来弥勒如来成佛之前,要令此恶世众生,解脱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报,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经云: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地藏菩萨摩诃萨回答:“如来请放心,只要众生信受我语,甚至只做毛发善事,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我以神力,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以下是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摩诃萨广利众生的重点:

佛陀一次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十方无量世界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时如来含笑,放种种大光明云瑞祥之相,以大音声,广演种种大乘微妙法教化一切大乘菩萨。

当时释迦牟尼佛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你去仔细观察今日出现在忉利天宫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的一切诸佛菩萨、天龙鬼神,你能知道他们的数目吗?”

文殊师利回答说:“世尊,若以的我神力用千劫的时间去测度推算,也不能准确知道答案”。佛回答说:“就算如来以无漏的佛眼去观察,亦发觉是无穷无尽的。而这些今日出现在忉利天宫的一切诸佛菩萨及无量众生,全部都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的众生。”(已度、已成就者,即十方一切诸佛,当度、当成就者,一切无量声闻、缘觉、菩萨摩诃萨,未度、未成就者,一切无量天龙鬼神、凡夫众等。)

文殊菩萨听后担心在会的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听闻如来这样赞扬地藏菩萨,即使他们接受,亦未免会生起疑惑,甚至兴谤。便恳请佛陀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过去曾修什么法门?发起什么大愿?而能成就这种广度众生的不思议事。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因为地藏菩萨无量劫以来度生所现身相,生生世世皆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所以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当时无量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与无量眷属,俱来集在忉利天宫,来供养佛。世尊即时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懃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地藏菩萨白圣母摩耶夫人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

1. 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2. 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3. 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4. 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5. 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佛说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一切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于阎浮提利益众生。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

佛陀更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或彩画形像,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百千万劫不受女身。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

但未来世中,将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

未来世中,或有灾难,或有困苦,或有愚昧,或有病人,或有临终,或有新产者,早与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念地藏菩萨名,可满万遍,能得现在、未来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诸天鬼神,日夜守护。

地藏菩萨更劝导此世众生无论新产子或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地藏菩萨更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在如来前教导我们礼敬、供养、瞻礼、赞叹下列十九尊如来圣号:

无边身如来

宝性如来

波头摩胜如来

拘留孙如来

毘婆尸如来

师子吼如来

宝胜如来

宝相如来

袈裟幢如来

大通山王如来

净月如来

山王如来

智胜如来

净名王如来

智成就如来

无上如来

妙声如来

满月如来

月面如来

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受持以上诸佛名号,能灭无量生死重罪,能得未来无量百千万亿功德。

佛陀亦应地藏菩萨所问,详说各种布施功德轻重:

1. 若有国王、大臣、贵族、富人,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2. 若有国王、大臣、贵族、富人,遇佛塔寺,或佛形像,或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3. 若有国王、大臣、贵族、富人,遇先佛塔庙,或经像,毁坏破落,能发心修补,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4. 若有国王、大臣、贵族、富人,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5.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三生受乐。

供养地藏菩萨能得十种利益:
未来现在众生于所住处,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土地丰壤

家宅永安

先亡生天

现存益寿

所求遂意

无水火灾

虚耗辟除

杜绝恶梦

出入神护

多遇圣因

若未来世众生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能得诸天、鬼神,圣贤日夜拥护,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一切众生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种事,百千万亿种愿,但当瞻礼赞叹供养地藏菩萨,勤念菩萨圣号,所愿速成。

佛说: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天龙护念 2. 善果日增 3. 集圣上因 4. 菩提不退 5. 衣食丰足

疾疫不临 7. 离水火灾 8. 无盗贼厄 9. 人见钦敬 10. 神鬼助持

女转男身 12. 为王臣女 13. 端正相好 14.多生天上 15. 或为帝王

宿智命通 17. 有求皆从 18. 眷属欢乐 19.诸横消灭 20. 业道永除

去处尽通 22. 夜梦安乐 23. 先亡离苦 24.宿福受生 25. 诸圣赞叹

26.聪明利根 27. 饶慈愍心 28.毕竟成佛

参考佛经典籍:

维摩经

无量寿经

大悲莲华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研读佛经的方法
(如何容易明白各类佛陀上课的内容实义)

1. 留意佛经出场序(学生身份的介绍)

人天类、二乘类、大乘类。

2. 发问人的身份及问题类别的理解

人天类:多问前因后果报应。

二乘类:多问如何能净业达到解脱觉悟?

大乘类:多问如何能色空圆融修行,能圆满自度度他,或代他人问佛修行疑难!

3. 了解佛陀或菩萨回应的方法及具体意思

直接依题作答

反问回应

举例、譬喻或说前因

4. 每个聚会的主题及佛陀的咐嘱

只要清晰明白每部经的主题内容及佛陀的咐嘱,便能容易提纲挈领地演绎经文实意。

实习研读各类佛经,交流体验。

第四部分 提升个人表达及摄众能力

如何成就四无碍辩 (四无碍解)?

一、法无碍辩、法无碍解,领悟世间法、外道法、邪法及佛法真谛,能清晰无碍讲解。

二、义无碍辩、义无碍解,精通三乘佛法实义,并能观机而说,无碍演绎法法实义。

三、词无碍辩、词无碍解,演绎佛法所用言词简单易明,洽当无碍。

四、乐说无碍辩、乐说无碍解,乐于为不同众生广说佛法,无碍解签一切难题,欢喜欣欣,不疲不厌,。

如何能摄众,如何能摆脱紧张的心理压力?

以勇猛心,发大愿力,誓肩负起如来度生的重责,为宣扬佛法广度众生,自然无惧。

复习课程重点

询问问题

第五部分 如何带动彰显正确修行道风?

培养下列的正确的心态品格:

精进学佛

皈敬三宝

努力修行

布施奉献

真诚服务

恭敬平等

以礼相待

忍辱包容

协调矛盾

处处以大局、大众着想

推广及实践互相尊敬的“六和敬”法:

一、 身和同住-和谐融洽一起工作生活。

二、 口和无诤-言谈有礼,尊重他人,表达意见,不落争论。

三、 意和同悦-心意平和,欣悦共处。

四、 戒和同修-依如来戒律,共同努力修改各自不善行为。

五、 见和同解-共同分享佛法的体会。

六、 利和同均-所有荣誉利益同归道场大众。

摒除下列各类破坏佛法、破坏道场、破坏修行的不正确心态行为:

尊贵自居,我高你低,缺乏尊重,无礼相待。(离增上慢)

轻初学,重久习。

结党分派,任人为亲。

利用特权,损公谋私。

挑拨是非,制造争端。

(课程完结)

首页佛学道场弘法影音佛学提问我的